「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經文提到文殊菩薩曾有一世是妙光菩薩講演法華經,其中一名弟子求名菩薩,也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而彌勒菩薩當時貪著利養,所以多所忘失,雖因如此,但彌勒菩薩有一份善心,因此在未來仍然可以成佛。
這也讓人了解到善心是一切根源的重要性,但是 上人也提醒我們,修行者若有貪著利養,儘管用心在經營,種出了五穀雜糧,就將要豐收了,就像天降雹來傷害到原本用心耕耘的良田。

曾聽到一段話,有人說,這位志工平常在家不是這樣的….只有出來做慈濟才會這樣認真。 上人也曾說:「裝假了也會成真。」我們當然無法和彌勒菩薩相比,但即使像彌勒菩薩這樣的修行,也會因為心念而妨礙到成佛,更何況是我們凡夫呢?所以要好好的顧好自己的一念心。
「一念無明生三細」我們常因為莫名的情緒或是自我想像就起煩惱,憎惡,上人教我們就要破除迷妄,很清、很明,所有的一切就能夠看得清楚。
走在非常暗的腳踏車步道裡,因為清楚還有三公里就會看到光明,身邊還有朋友,心裏一點也不恐懼。但我們常常在黑暗的角落,害怕會有鬼,尤其是一個人時最容易胡思亂想,所以走在慈濟路上就很像走在這條路上,我們很清楚這是自行車隧道,也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不會慌張,最重要的是有人帶著走跟著走,大家目標一致。
在生活職場上,最常發生的就是聽到誰說…..,或是誰不贊成我的意見….就氣很久,「別人輕輕一句話,自己重重聽」說話的人已經忘了,而我們卻牢牢記在心裡傷害自己。如果能夠看得清楚,對方為何這樣說,對方的本意是甚麼?或是能夠看明白整個事情,就不會對對方說的話太在意了。
讀書會同仁彼此分享曾經傷害自己的話,我們發現多數是因為委屈,我們會牢牢記住對方說的話,過了十年,二十年還記得。回過頭想,這麼多年過去了,對方可能已經忘了這件事了,但這口委屈卻還是深深埋在我們心底,實在是不值得。
甚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把委屈化解呢?也許可以去了解對方為何這樣說?是不是他的生活背景讓他說出這樣的話?也許對方心理很苦很委屈無人聽啊。也可以藉由看到更多人的苦難,來感受到其實自己的委屈只是一點小小的心理苦,或根本只是自己的無明作祟。
-秘書室 李家萓同仁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