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2023年01月24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在精舍圍爐後,我與主秘兩車分別載外國同學返回學校,我的車上坐的是Deny一家及數理資優生Alona。

Photo credit: 謝麗華(慈璕)主任

走向停車場的路上,遠方響起了煙火聲,Deny的太太Robin開心地跳起了舞,尋找煙花施放的方向。

在路口值勤的師兄不解地以台語問:
「校長,這是什麼樣一個狀況吶?」

「就是,歡喜啦!平安快樂。」我微笑以答。

一旁抱著小寶寶的Deny卻帶點傷感地說,煙火總讓他聯想起戰火,並沒有快樂的感覺。

Deny對腦科學有興趣,我於是告訴他,這就是”Associative memory”(關聯記憶),煙火聲近似炮火聲,煙火看似戰火,耳所入的聲、眼所著的相,都啟動了你腦裡這過去半年來關於戰爭的記憶。

如果一直執著在音聲影像的聯結,總會提取悲傷的記憶,必須去除舊有的關聯,重新學習現在看到的煙火、聽到的炮竹聲與戰爭無關,是台灣過年的美好象徵。

然而,不論歡欣的、悲傷的,都會過去,所有音相、形相也會消失,故放開心胸,不喜不悲,縱使外在的環境變化無法掌控,所有的快樂憂傷均起於一心,照顧好自己的心最為重要。

Deny點點頭,一旁的Alona也很專注地聆聽。

「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上人今天早上晨語也提到『真空妙有』,心念無形,是真空,卻能造就許多情境和感受,一念心也能達成無比成就,所以,是妙有,『一切唯心造』」。

「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不簡單,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接著我問起他們家人的狀況,所居住的城市是否遭到轟炸?

他們回答,應該問烏克蘭有哪座城市沒有被炸? 只是程度輕重差別。有時,和家人連不上線,他們就開始擔心,直到能視訊,見到影像才安然。

難怪他們雖然身處平安的台灣,每個人的臉上總還是壟罩著一層憂愁。

我也關心他們在慈大修課的狀況,他們一方面修讀慈大課程,另一方面仍然在線上修讀原就讀的烏克蘭大學課程。我很佩服烏克蘭的大學和教授們,戰火中仍克服一切困難,在真空中持續教育學生,培育妙有的人才。Deny說他六月應該就可獲得烏克蘭大學的學士學位,只是這幾個月在英文、中文、烏克蘭文之間轉換,是很大的挑戰。

「一切的試煉總有意義,有福的你們可以遠離戰火在慈大學習,雖然適應不容易,但使用不同的語言建立大腦語言區更緻密的連結,會使你更聰明,如果這些連結與你近日的生活經驗產出對生命更深層的體悟,讓你日後能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造福人群,那就是智慧了。」

「你們不是剛領到福慧紅包嗎? 」

他們看了看紅包上頭寫的「福慧」兩字,也都讀得出來。

「這是上人和精舍師父送給你們的祝福,希望你們新年都能福慧增長。」

到了學校大門口,Robin下車時說,真的很感恩慈濟把他們接到慈大讀書,他們一家三口可以團圓,孩子可以在平安幸福有愛的環境裡成長。

Alona則靜靜地道了聲謝,走向宿舍方向。她有顆優秀的數學腦,總是冷靜觀察正在發生的一切,望著她走遠的背影,我想,或許,她正邊走邊思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義。

祈願戰火早日平熄,眾生平安,天下無災也無難。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