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法華經對我來說是謙卑的學習,法華經序品中提到「佛光普照心靈之光」,記得在培訓圓緣的課程有有堂拜經共修,當時我沒有辦法聚精會神,一開始可能是宗教信仰關係加上禮拜法華經的體力負荷,所以我一開始有點浮動,但是內心浮動就會無法投入,讓我想到這當中就是在學習佛陀的心境,修三無漏學「戒定慧」。心中浮動當下無法也沒有要守戒律,就不會有定力,就無法產生智慧。因為戒律禪定才能產生智慧。無量義經「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描述毅力堅定的態度。人生有戒才會有定,感恩精舍師父的帶領在講經在爐香乍爇,法界蒙薰的開始帶我進去佛的境界,寂靜祥和,十方菩薩雲來集,原本感受到浮動的燥熱,開始感受到清涼的風,讓我自然接近…..《冉少文師兄分享》
聽到品書會讀友冉少文師兄分享上週培訓時候對於拜經拜懺的體悟,讓我想到我非常喜歡拜經,感覺到大眾在拜經時候共振的力量很強大,唱頌力道很有共鳴。當我在拜經禮拜下去的時候,那刻的感受是學習到謙卑,甚至恭敬在我前方的人。

經文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是會恭敬所有人,因為眾生未來都可以成佛。 上人也常說她一句話說出來,大家就會發心一同成就,因對大家都是菩薩,發心來參與慈濟,大家都是未來佛。
拜經讓我警惕自己,要謙卑要恭敬每個人,印象中以前在南投看到一位出家法師,我注意到法師在經過土地公廟的時候會停下腳步,恭敬的禮拜一下再走過去,不分大小廟,這讓我感動。有一次我到一位師姊家裡拜訪,進入到客廳見著佛像,我也很恭敬的先禮敬,當下有感受到師姊覺得備受尊重的感覺。 特別記憶深刻 上人在進入教堂時候也是非常的恭敬禮敬,這就是不分宗教的一份謙卑尊重的心。
-學務處生活輔導組 宋宛蓁同仁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