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相信有這樣的境界,才能朝修行的方向之路走。就如走路的人相信終點一定是非常微妙的境界,才會從起點往終點的方向走。
所以學佛需下定決心,知道覺悟的境界很好,就應一邊修行、一邊探討。不論引入的人或是被引導的人,都要朝共同的方向前進。
現代科技 猶如神通
遙遠的國家,只要當地人接到浴佛訊息,馬上就開始學習佛誕節要怎麼浴佛。慈濟人藉著科技,傳送浴佛典禮的文字和形象,讓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同時接收,他們看影像、聽聲音,學習如何配合旋律做一次的動作,在同一天一起浴佛。
釋迦牟尼佛在2500百多年前,已經說過天耳、天眼、神足等六神通,如今科技就有如顯神通。像天耳通,電話打來,不論越過多少國家,我們都能聽到聲音。或者傳送台灣的影像,讓外地人接收看到,就好像能用神足到達台灣,能用天眼看到台灣的影像,這不正是佛陀當初所說的神通嗎?
佛陀智慧無界 人人被無明遮蔽
雖然凡夫還無法像佛陀一樣發出白毫相光,將智慧發射到萬八千土,但是人人本具佛性,不論在哪個國家,只要能接觸並了解佛陀的智慧,能貼切受用、法喜充滿。
本智妙體人人都有,這個實相和佛無差別,人人本具覺因,只是凡夫受污染而帶著無明,變成迷的因,由迷的果,所以不斷流轉於六道。若能回歸覺得因,就能超脫六道,成為聖人,所以我們要學佛修行,回歸與佛同等的境界。
法語潤澤天地和
佛陀所放的光既遠也近,只看我們是不是能接受。接受得到的人就感覺很近,佛的心地風光如在眼前;接受不到的人則感覺很遠,自認與佛的世界不同。可見我們學佛,一定要在心地風光上用心。
一開始自覺愚昧看不懂法是”寂滅相”,意思是不是法遍地都是,只是看我們有沒有用心去體會挖掘?前面先說人人本具佛性,只是被無明覆蓋,後面看到佛陀暢演本懷,真的看不懂,花了很多時間一看再看,這無明真的很重阿~
-秘書室 黃于恬同仁恭敬筆記
——————————————
這邊 上人又再次提醒我們的本性是非常純潔無瑕的,往往是後來的習性改變了它。而要怎麼保持這麼樣的淨潔本性呢?我覺得就是回歸初心。做每一件事時回歸初心,去想我們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有我們有繼續向這個目標前進嗎?這樣我們才不會被那些外在的表象所矇蔽,能做好事。對生命也是如此,回歸生命的本質,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忠於自己的本能,這樣才能像一開始的本性一樣自然光亮。
-醫學系 裕禮同學分享
—————————————–
過去,現在,未來。佛法的精髓貫穿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還有時間的跨度上,我們做的每件事不是只有過去生而已,他影響著還有未來的種種無量大法。到了今生,我們便要了解生死的源與果,從宿世智明來,那又要前往何方呢?佛在引領著我們。接著才會來到漏盡智明,未來我們要向哪裡呢?其實佛已經都和我們說了。掃除心中的煩惱,並把這一顆無明的心時刻守護著,讓他不再被污染,這就是佛所訴說的境界。
-醫學系 卉莉同學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