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 」染轉淨- 2022年07月22日靈山會上●品書法喜分享

八名法意,八識含藏有漏、無漏、善惡、邪正一切諸法故。

•我們每天緣著人事物的境界,無論歡喜或擔心、造業或造福,都入第八識。
•善惡、 邪正一切諸法,都含藏在第八識中。
•第八識所蘊藏的煩惱(漏)再釋放,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
•「有漏」~一再複製煩惱。
•「無漏」~若回歸戒、定、慧、解脫知見。
•法意(第八識)轉染成淨~回歸第九識~清淨的佛性。

每天都有歡喜與擔心: 例如擔心大女兒的考試,協助對教甄的程序了解。歡喜參與新生輔導並與新生家長聊天,感謝他們認同慈濟。

有漏就是需學習面對日常生活的一切煩惱;無漏的鍛鍊 藉由品書會與靜心、靜思學習戒、定、慧、解脫知見。努力學習清淨的佛性。

心王離妄證真,厭離三界之欲,欣一乘無為之道,亦隨出家,八識轉染成淨也

要學習突破三界的誘惑,就需從斷捨離開始。一乘大道的學習目標:就是從自度、度人(家人,會員、學生)、自覺、覺他、覺性圓滿,是無為之道。

凡夫心受相擾亂,第七識思考後,發動貪著、無明,緣境造諸業,藏在第八識。若能轉成智,就能「統領諸相應心所」,善用智慧於生活中;第七識不斷思考,若造就惡業、煩惱業,在六道輪迴永無休止。若用智慧面對一切,不受妄念引動,自然就歸入心王,回歸本性。

在第八識之前,面對種種外境,如何思考、分別、歸納,都要好好地用心、警惕。

謂如來心之所緣,即是智慧所照之境,無有盡故,是名心所緣無盡

凡夫就是反反覆覆,雖然已經知道,卻又遇境生心,與人事物計較。我們所遇到的人、事、境界,無不都是在增長我們的智慧。在一場病痛讓我重新看見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性,在當中的心境轉換也讓我理解聽法對生命意義的重要性。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胡美智老師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