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既然我們在佛法門中,我們必定所要追求的,就是正覺道,正覺道,大家每天都聽,大菩提道,正等正覺,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必定要精進,步步向前,絕對沒有停滯,這就是正覺道。佛法如大海,學廣無邊際,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論大小,一切都是在佛法中,所以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不離學正覺道法。
對自己要內修,自己要好好把自己修好,這就是內護,要護什麼?護我們的心念,保護我們的心念,時時都不離正覺,所以「內護外弘」外面我們就是要弘揚佛法,我們若是心正,念正,道正,我們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無不都是在弘法,用我們的身教,用身行,這都能攝引眾生。
上人開示提到不要在生活,以為只有我自己,隨心所欲,不可,我們進入佛門之後,要記得,要「內護外弘」,我們才能「天長地久」,才能得到,「帝釋諸天、護持正法」,需要「人能弘法,非道弘人」。
這是對自己一個很好的提醒,現在暑期間正在帶領學生進行醫院實習,我覺得慈濟的教師很用心,相較於別的學校,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臨床的帶領上。我們雖然知道研究重要,但是臨床是一定要親自要下去以身試教的。就如佛法要在實踐中體悟;專業也就是要在臨床實習中試煉。帶著學生實際與病人互動並觀察病人的反應,進行個案的討論,很多的時候都是要先和病人建立信任的關係才能漸次深入治療。
常聽到溝通對話中,「我是為了你好」,事實上,還是有個「我」,如真要對方好,應該由對方來定義什麼是好,什麼好是他的需要。當我們發心立願要學佛陀的智慧,應用在生活中,應用在人與人之間,身體力行,也需要保持謙卑心,反省心,行一切善,不能假行善之名凸顯自己,要守住好自己的一念心。

當提到「無我」的詞,實習學生主動和我分享,覺得學校的慈誠懿德就是「無我」的最佳典範。付出無所求的慈誠懿德爸爸媽媽,每次與師生互動滿滿的點心食物的準備,還有任何時候無所不在的問候,其實分享的就是一份「愛」,付出無酬之後還是那麼的高興。實習學生都已經是高年級的學生了,從她們的回饋當中知道,慈誠懿德就是縮小自己,無我的關懷與師生更親近。我很喜歡參與慈誠懿德日,近距離的欣賞慈誠懿德並向她們學習,那是一種精神專一往同一個方向堅毅前行的身教典範。
-護理學系 陸秀芳老師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