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令人興奮的天文成就是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 Space Telescope; JWST)所傳回的第一批照片,讓人類見識了早期宇宙的形成,星系演化的過程,恆星的成、住、壞、空,以及太陽系外的行星。
千年前佛教的經典說明宇宙是由三千大千世界構成,「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微塵。《長阿含經》中描述,一個太陽系是一世界,一千個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
「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 (註1)
佛陀涅槃前,為了報答母恩,特地上升「忉利天」為母親說法 (註2)。天外有天,「忉利天」包含三十三天,四方各有八個國土,加上中央,故為三十三天。人外也還有人,「忉利天」的三十三天各有一位天王主宰,各司其職,各天情境亦不相同。
「忉利天」的一日是人間一百年,我們現在所見到韋伯望遠鏡所傳回的早期宇宙中的星球照片,許多不但是遠方,甚至是是一百三十多億年前遠古的影像。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想像,在宇宙的某一處,某一顆星球,傳回地球的影像需要一百年。
若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都不過是微塵眾生中的一小個分子,對於自我的存在,實在不須要太強調,對於飛揚的塵沙惑,也不須太糾結。打破界限,開闊心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或可追求天人合一之無量無邊境。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註1:《長阿含經》卷18《閻浮提州品》
註2:《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註3:船底座星雲 (Carina Nebula)的「宇宙礁」(cosmic reef):圖片取材自nasa.gov。船底座是龐大而又明亮的星雲組合,距離地球約7600光年。船底座是「恆星托育所」,「宇宙礁」(cosmic reef)底層是灰塵,上層是氣體,新的星體在此孕育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