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向舍利弗再說,如來知見是廣大深遠,「無量無礙」。無礙,佛陀的智慧就如光速一般、光年般,他能遍虛空法界、一切的境界很快,無礙,就能瞭解,這是佛的智慧。 佛的本性,清明的知見,與我們凡夫的知見不同。但是,凡夫也有凡夫的小知見,修行小根、小機,這全都是。我們有多少智慧,我們就知道多少範圍。但是,佛的智慧是無量無邊,廣大無量。

佛有佛的本性,凡夫有凡夫的知見,我覺得這邊要表達的是大小之間人各有異,並不需要強求,也不要去奢望自己無法達到的境界。就像大自然中,一畝方塘有方塘的美,萬丈光波也有磅礴的氣勢,但是就是池塘要放在池塘該有的位置,如果池塘一心只想著佔住大海的地位,那就會成為四不像了。這提醒了我在修行之時,也要好好思考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而不要最後眼高手低,反而什麼都得不到了。
•種種譬喻,以了知之法,顯未了知之法
而在「當遠離諸惡邪見 親近善友知識」這一個故事中,佛陀也是用大自然的譬喻,讓我們理解到這一個道理。以物喻理,除了可以讓我們對於道理掌握得更加透徹之外,也代表我們要對周遭的環境理解的更深入,因為他們自帶佛法,他們本身就正在傳遞著真理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種種回饋到我們要持續不斷的精進自己的佛性。
-醫學系 吳同學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