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外緣- 2022年06月02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內因」是一念初發心念,「外緣」是與眾人與環境互動所成就的結果。

一念心善,即得善緣;

一念心惡,造就惡果。

故初發心是何等地重要

今天早上與第一批來到慈濟大學的兩位烏克蘭學生座談,她們剛結束在防疫旅館的隔離,進到慈大校園內安頓身心。國際處、國際學院、以及華語中心接力將兩位學生戴月和光晴照顧得很好。孝慈主任説兩位初到新環境,仍在適應中,有時想起仍在烏克蘭的家人們,不由得會難過。

兩位走進校長室時,有點害羞畏怯,我請她們坐下,先介紹她們的家郷、大學以及家人的狀況讓我們了解。

戴月和光晴的教授Anna看到中研院的接待烏克蘭學生及學者的訊息,於是上網選擇了慈濟大學,申請修習華語。兩位都是烏克蘭第聶伯彼得眾夫斯克國立大學(Oles Honchar Denipro National University)中文系的學生,中文有初中程度。Oles Honchar 是烏克蘭的知名作家,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由於曾經參與二戰,寫了多本戰爭與人性的短篇小說。我鼓勵兩位同學找到這位大學以之命名的作家作品閲讀,經歷了戰爭後出離家園的她們應該更能體會。

接著,我問她們知不知道自己身處地球何處?對慈濟了不了解?

戴月説她大學曾以台灣為題,進行專題研究,所以對台灣歷史有點了解,也才會選擇在台灣的慈濟大學。

「那麼,請告訴我妳所了解的台灣。」我説。

戴月娓娓從明末清初開始,講到民國成立,國共戰爭,民主進程,有條有理,非常詳盡。

「太好了,妳對台灣歷史的了解,可能比我們某些學生還深入。」我肯定她,也見到她臉上浮現靦腆的笑容。

光晴説,台灣的街道較窄小,建築物的規模比較迷你,烏克蘭的街道很寬廣 ,人車分離,校園的建物也很恢宏。

「是的,烏克蘭有悠久璀燦的文化及歷史,我們的創辦人證嚴 上人最近也常常提起,看到烏克蘭輝煌的建築因戰爭毀於一旦,真是令人唏噓。」

「所以,校長派給妳們第一份功課:想想自己為什麼來到慈濟大學(內因)?只是來學華語嗎?」

兩位同學點點頭,表示接受這份功課,會認真思考。

戴月説,她一路來到台灣,一直感到有罪惡感,因為自己離開戰火家園,留下媽媽和妹妹,以及心愛的狗,很捨不得。當她見到慈大校園裡的狗狗,就想念起家人,難過地哭了。

「每天,我和媽媽、妹妹聯絡,問她們是否平安,媽媽都說她們很好,只要我安全就好,可是我知道她們天天都在躲空襲,一點都不好。」

「所以,校長要派第二份功課給妳們:請妳們多了解慈濟。最近,在 上人的號召之下,全球的慈濟人動員,以各種方式支持烏克蘭。」

「光晴,妳説妳的奶奶獨自在戰區生活,要常關心奶奶,奶奶年紀多大了?」

「60歲。」

「我再過幾年也差不多是妳奶奶的年紀了。」

說到這裡,大家都笑了,感覺兩位同學的心情也比較輕鬆。

「最近,有許多和妳的奶奶年紀相近的慈濟志工們努力在包粽子,粽子義賣所得就是為了援助烏克蘭。」

「還有許多慈濟志工從美國、德國、土耳其、台灣去到波蘭,協助安頓出離的烏克蘭人們。所以,妳們多認識慈濟全球的志工如何投入馳援烏克蘭,思考自己如何參與,融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幫助自己的同胞。(外緣)」

她們這時的眼神變得安定有信心,很堅定地說好。

「我們一起加油! move on! 你們如果投入馳援烏克蘭慈濟志工的行列,即使遠離親人和家園,也能支持他們。」

「一定有特別的因緣讓你們來到慈大,想清楚自己的使命,會有很多人,很多力量幫助。」

故初心無比重要,「內因」正定,「外緣」將成就深廣。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