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渧先墮 以淹欲塵
《無量義經》中,「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因為我們的心地若缺法水變成了心地乾旱,即使有一顆好的種子落入心地,也因欠缺雨露,無法萌芽長苗。 我們的心地,若沒有法水滋潤,即使有機會接觸到、聽到好話妙法,也無法受用,無法入心來,就如同那粒種子,丟在乾旱的心地上,種子無法發芽,向下生根。 道根,無法在內心伸長,我們的內心若缺了道根,樹,覺悟的樹,菩提的樹無法生長起來。 所以我們的心地,要時時有法水來滋潤,必定要用很長的時間,守好我們的心,煩惱、無明,要不斷不斷地去除,就像心地,種子既然播下去,雜草要一直除,好的一念的覺性、道念要好好保存好;

「人人有個靈山塔」,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靈山的道場,我們就能跟佛一樣,會合這心靈的風光,能夠透徹透徹,佛陀一生說法,一生示教,這些道理,我們都能夠攝受,這都是在我們的本地風光,從此心光能夠流出。

時間就是每分、每秒,不斷地流逝,我們要時時把握時間,尤其是盛會難遇,有因緣必定要好好把握,無論「彌勒慈氏啟問」或「文殊大智當答」,其實人人都是彌勒,能夠代替我們問法,人人不都是文殊,能代替我們去解釋法。
各位,學佛,我們的心地風光,我們要好好保存、攝持住,絕對不要一點點放散掉,應該要時時把握,事事都要多用心。
學佛如此,運動如是,學習亦同,日日精進🍀共勉之~
-學務長 温蕙甄(慈珣)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