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在一開始就提到「心本來就是很清淨」,一點染著都沒有,非常的開闊,這就是心靈的本性,但我們人常把事情攬在心裡,為自己惹來很多的塵埃,產生了許多無明的煩惱,如何能夠回歸到清淨的本性呢?那就是要用”法”,才能淡泊、無欲而無煩惱。這讓我想起兩首很有名的四句偈,一首是六祖惠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的境界非常的高,已經參透了佛法精髓,體悟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道理,但我們一般的境界沒這麼高,心中常被塵埃所污染,這時候我們就要學習神秀禪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就像我們經常討論的斷捨離,我們的座位為什麼會亂,因為我們自己沒有經常整理,桌上的小紙條已經處理過卻未拿去回收,東堆一點西堆一點,就會造成桌面的混亂,如果我們能讓自己養成好習慣,隨時把桌面整理乾淨,心也會跟著清淨起來。

接下來介紹了參加靈山法會的成員,前面已經介紹過,在法會之前,佛陀已經現了大瑞相,有天花天雨,還有大地的六種震動,宣告這是一場很重要的法會,參加的會眾非常的多,有菩薩、人、非人…等眾生,就像我們的歲末祝福場面一樣,除了慈濟人之外,還有社區志工跟民眾,大家一起來護持這個殊勝的大法會。其中有一眾生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就是監看我們人世間所做的善惡,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以為我們所想所做的沒有人知道,其實這個心念一動,宇宙的萬物都能接受到這樣的意念,我們常說疫情跟、戰爭…其實是大家的共業,所以我們要努力的發善願,祈願疫情戰爭早日消彌,化解惡業為善緣,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增加,這樣龍天護法才會不斷的守護我們。
每次在讀佛經,都覺得自己需要一點想像力,佛陀的三十二相包括足下有平滿相、手足悉皆柔軟、身皮細薄潤滑、肩項圓滿殊妙、體相縱廣量等、齒相四十齊平、舌相薄淨廣長、梵音詞韻弘雅、眼睛紺青鮮白、面輪其猶滿月、眉間有白毫相…據經文紀載,佛陀相當的高大,有一丈六,大約400~500公分,這跟我們凡夫的身形差很多,整體來說是非常的莊嚴,但是很難用我們一般人的思維作想像,像佛陀的的廣長舌相,指得是佛陀的講經說法不限於此時此刻,而是遍及萬八千世界,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及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只要根機相印,就能聽聞佛陀的說法;而佛陀的眉間為什麼會綻放白毫相光呢?佛陀在說法的時候,會根據眾生的根機綻放不同顏色的光,白色是最純淨的顏色,不管任何顏色跟他相搭都不會違和,法華經是一部殊勝的經,佛陀展現出最柔和、最溫暖的光,讓不同眾生都能受到佛陀的教化。
佛陀希望我們能夠回歸清淨的本性「戒、定、慧」三無漏學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根本,守好五戒跟十善,才能逐步掃除無明煩惱與佛相印,這樣佛陀才能夠暢演本懷講法華。
-人文處 郭芝穎同仁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