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裡的七種譬喻都是很發人深省的寓言,像是「三界火宅」譬喻充滿煩惱的人生就如大火燃燒的宅院,但多數的眾生仍然留戀其中,貪於欲樂,不知脫離煩惱,尋求清涼境界。

「三車一車」也有很深的涵意,有些人信心不足,覺得自己坐小小的羊車、鹿車就好,佛陀也順著他們,先讓其搭著小車出了火宅後,再請大家都換乘「高廣舒適、眾寶莊校,又快又穩,唯一佛乘」的大白牛車。這樣的教法類似現代教育的「鷹架理論」一層一層幫學生搭建學習之路,引導學生往目標邁進。
「方便品」中,佛陀直接向學生說明,人生真義就是入群服務,行菩薩道。上根者如舍利弗即刻領悟信受,但中根者還不太明白,所以導師再用「譬喻」把生命實相說得更清楚一點。中根者聽完「法說」,再聽到「譬喻說」才能明白相信。而下根機的二乘人則要「法說、譬喻說、因緣說」都聽完後才能領悟。
就好比有的學生一點即通,如規如矩,努力精進; 有的學生會鬆懈一下,有了某些特定的人生經驗後就知道奮發向上,不再浪費時間; 也有那學生須犯點錯,固執不肯相信老師的忠告,但如果能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終於開悟,老師也會感到欣慰。
用三種不同層次的教學法,引導根機各異的學生學習,雖然學習歷程不同,達成人生目標的時間有短有長,終究能發揮人生良能,這是「三周說法」,佛陀淋漓盡致的教育藝術。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