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就是要明心見性,體悟佛心,記得曾經分享過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了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本具如來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什麼是佛心呢?就是清淨無染的本性,也就是去除我們的妄想執著,唯有去除妄想執著,才能開啟我們的智慧,當智慧被打開時,我們就會了解到修行的目的與使命,最終目的就是要救拔一切苦難眾生,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要救拔眾生前,不要忘記我們自己也是眾生的合和,身體裡面的每一個小細胞都是一個眾生,要想辦法讓自己小宇宙裡面的眾生平和、平衡與愉悅,這樣我們自己才會充滿正能量,有一種往前衝的動力,也因為有這股正能量,我們才能轉動法輪;要轉法輪,需要無量的法門在前,因為眾生根基不同,要用的方法也不同,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有時候須扮演慈眉菩薩,有時候卻需要扮演怒目金剛,這就是所謂的觀機逗教。
常說佛法在人間,佛法不離世間法,人間無處不是道場,近年天下災難偏多,源自於四大不調,除了環境會有四大不調之外,我們自己這個假合體,也會有不調的現象,水大不調可能造成飲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症狀、地大不調可能造成肌肉痛、骨骼痛…、火大不調易造成發燒、大小便不通…、風大不調會造成胸悶、肺部不舒服…每一個症狀都對應著我們各種習氣。人在生病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藥王菩薩會依每個人不同的症狀對症下藥,除了醫病之外,更能醫人醫心,有句話說病從心起,心就是我們的各種習氣,菩薩依著每個人的習氣來調整方法,讓大家可以去惡從善。

學佛一定要入正門,門若對了,路就通了,知道道理後,還要起身行動,因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有自己真實去實踐,才知道那裡有需要調整,也才知道如何將我們所獲得的快樂分享給別人。我們知道這是寶物想要讓別人知道時,也要隨順因緣,就像寶月菩薩、月光菩薩跟滿月菩薩一樣,當因緣成熟時,我們就要把握當下立即行動,因緣不成熟時,就不要強求,只在心中默默祝福。而我們陪伴眾生,也是一樣,當別人需要我們時,我們就緊緊守護在他身邊;別人需要表現時,我們就縮小自己,讓他發揮專長,但並沒有離開,只是換個方式支持他而已。
十八位菩薩都是我們的典範,從釋迦摩尼佛到彌勒菩薩成佛之間,都沒有佛的出現,我們更要學習拔陀婆羅菩薩,好好地將這份正法守護住,也要不斷地累積功德跟法寶,才能有機會普渡眾生,也希望學習導師菩薩的精神,引領眾生去除煩惱、才能身心清淨,寂靜無染。
-人文處 郭芝穎同仁 恭敬筆記
忙而不亂,亂而不慌
我覺得我們在事前都已經把最佳狀況的設想好了,活動當天如果真的發生了變化球,那就是不可預期的。我們只能將這個經驗記錄下來,下一次就更可以有把握面對這種變化球。
與大家共勉之!
-護理系 歐陽安琪老師回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