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在品書會我們一起討論「三乘五性」,有疑才有悟,感恩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停下來仔細探究佛法的智慧。「三乘、五性」都是在教菩薩法的過程中所開的方便法門,象徵運載群生渡生死河到涅槃岸的法船。所謂「三乘」,是指修小乘的聖人,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對於有聲聞根性的人,就引導他慢慢聽法聞法,便很容易接受而開悟。
●對於緣覺根性強的人,就帶他觀察宇宙天地輪轉,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之真諦。
●若是有新發意菩薩的因緣,遇到願意發大心立大願的菩薩根性的人,就引領他用佛心走入人群去付出。
至於「五性」,是指凡夫的五種根性,佛陀也是隨順眾生根性去應機逗教,包括: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不定性、無(善)種性。佛陀為了教菩薩法,也是牽藤挽豆,無論是用聲音讓凡夫了解、用觀察世間一切去體會、或者在人群中付出、甚至有不定性的凡夫,也能慢慢學習與開悟,有機會接近聖人的境界,而對於最後無種性的人,則是自甘墮落於六道輪迴,不改習性。
然而,法華會上佛陀要傳的是大乘法,需要大根器、大覺悟的人才能樂聞信受,佛陀本懷是人人與佛同等,皆可成佛,但是會場上還有許多聲聞、緣覺,以為跟隨在佛身邊聽法多年,也都能收攝自心去除煩惱了,就沒有耐心進一步聽佛說大乘法,貢高我慢,不相信還有【無上菩提之道】。
因此我明白學佛還是要回到最初的一念心,要時常懺悔自己,縮小自己, 上人說:「求佛道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浩瀚無涯,佛法至高至深,一定要很真誠虛心地求佛教法,再細細思惟,不懂的就要求教,並且要用心體會,直心接受。」祈願我能做 上人的好弟子,佛心師志,還要用毅力和耐心恆持精進,讓佛法分分入心,慧命日日成長。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 陳佩怡老師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