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 無境 -2022年03月19日 靈山會上●品書法喜分享

《無量義經》這麼說:「智恬情泊慮凝靜,意滅識亡心亦寂。」

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

如果沒有智來分別是非就很容易有衝突,慧是善解和包容,但只有慧沒有智就可能變成濫好人。

在讀及此段,人的第六識到第九識的轉化,讓我想到德禪師父師父在3月15日教育志業的品書導讀。師父說「作為靜思弟子,應該要了解慈濟,不能完全不懂,至少要努力懂一點」,看到禪師父帶來的經典書籍衲履足跡和靜思法髓妙蓮華貼著滿滿的書籤筆記,我真的很震驚,筆記滿滿的,師父說身為弟子做功課要做得很認真,師父就是以身示教的提醒我們身為靜思弟子我們要努力的了解靜思法脈」。

「意念」這兩字讓我很有感觸,現在的人常常因造作起惑,心念真的要照顧好,「一念為惡;一念為善」,善惡拔河就是看哪邊的人多。如同現在的俄烏戰爭,肇因於很多的原因,但是苦的是人民,兩國的人民生活很可能再也無法回到戰爭前的狀態,原本的經濟和資源和一切都可能無法回復,這輩子很可能就這樣過了,這都是苦難阿!

-教務處 林楷原(誠叡)同仁 恭敬筆記


回饋楷原師兄分享這段「智恬情泊慮凝靜」,就是心要很凝靜,好壞分得很清楚,該容納的時候,一段時間安忍起來,用智慧好好地來處理。這是過濾對或不對,這就是要靠我們的智慧如何來選擇、堅持,用什麼方法來包容,我們才能對外面的境界很圓融。 我對於「忍」這個字特別有感觸,常常在工作上需要接到同仁的洽詢或是反映意見,以前會想著說可能來電者是在抱怨也有時會覺得說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但如果我直接一點的回覆,可能就會造成衝突。感恩我的主管,引導我開始學習「換位思考」的溝通,這比以前我知道的「同理心」概念又更進一步,是站在對方的想法,接納對方的語言與情緒,讓對方理解我願意站在他的角度一起想一想如何做會比較好。有一次接到來電,我試著輕聲關懷對方「今天怎麼了嗎?」,對方從激動的情緒慢慢轉為和緩的和我說話,最後很開心的和我說「謝謝」,謝謝妳可以聽我說。當下我自己也很開心,覺得這也是長期品書帶給我的一個善循環和轉念。

-人事室 彭秋香同仁回饋分享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