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上人志工早會開示,烏俄戰爭傷及無數生靈,新聞所報導都只是看得到的逃難,背後看不見的是多少家人朋友的生離死別,除了人類之外,許多生靈的犠牲。
根據報導,俄運已在2月24日控制了位於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界的車諾比核電廠,這所核電廠於1986年發生機組爆炸,核輻射污染了包括原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 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領土也含蓋在內。事故發生後,車諾比方圓2600平方公里被劃為禁區,禁止人員進入此區活動,更不能拍照、錄影,直到2019年烏克蘭政府才取消隔離禁令。
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斯維拉娜·亞歷珊卓娜·亞歷塞維奇(白俄羅斯語: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是出生於烏克蘭,在白俄羅斯成長的新聞記者/作家。歷經戰亂、核災的亞歷塞維奇,以冷靜的雙眼觀察,以訪問當事人的敍事報導為時代的苦難發聲。她的作品以女性視角出發,寫出戰爭中女兵的無奈以及母親們的辛酸。
亞歷塞維奇在台灣第一本翻譯出版品是「車諾比的悲鳴」,她訪問了訪問上百位核電廠工人、當地居民、專業科學家和醫師、官員,以敘事文學的方式呈現災民隱藏多年的心聲。
2012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一年後,我在大愛愛悅讀節目與崔愫欣共同導讀了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距車諾比事件已26年,如今又過了10年,某些執政者仍未能記取歷史的創痛,不能運用智慧防患生靈塗炭於未然。
祈願戰爭早日停火,眾生皆得依止,不再恐懼流離。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