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四魔 安隱成道–2022年02月24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靜坐」至深時,會起幻覺。

或許用功不足,沒有過幻覺經驗,倒是常常在靜坐時,放大近期、遠久的煩惱悲傷,因著心靈的傷口未完全癒合。於是提醒自己以法自癒,並且朝著不受干擾的境界努力。

常常見到一些表現平穩的同事、老師、學生,莫名地與人產生摩擦或陷入低潮,好一陣子不能自拔。

仔細探究,也是成長過程的大小創傷被觸及,痛苦一發不可收拾,投射於旁人,自己身心也失衡。

面對同事、學生的情緒風暴,唯以慈悲心觀察,不受牽動,否則將他者的煩惱帶入,引發自己的心魔,浪費時間,無益生命。

説之容易,行之困難。總有那麼幾件事、幾個人可以輕易擾動我們平靜的情緒。

一回在學術會議碰到一位友人,聊起博士班時與他同一間實驗室的本校同事,才知道這位同事留學生活非常刻苦,同時遭受一些不平等對待。

了解之後,再度面對同事極低的發怒閾值,就不容易被牽動,明白眼前的情境引發的是他過往的傷痛記憶,怨氣並非針對任何人,只是心不由己的言行投射。

平心觀之,倒也不是鄉愿處理,若能送上慈悲祝福,那麼發作的頻率和強度會一次一次減弱。

不久前,一位教授被學生投訴,並且公開在臉書批評,我知道這位教授非常關心學生,面對這樣的無明,不但難堪,心裡一定很難過。我撥了通電話,為這位教授加油打氣。

教授說:「校長,我還好,我知道學生要的是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同理和愛,我再努力看看。」

眾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眾,

從冥入於冥,

永不聞佛名。

(法華經 化城喻品)

這位教授,不受學生無明言行擾動,慈悲心安住,盡力拉拔學生解脫煩惱,真是令人尊敬、感動。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