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學術研究,養成醫療、工程、哲學、人文等專業,都如同攀登須彌山,一步一腳印,登山之路道阻且長。
現代的科學研究,搶救生命的醫療過程,開山鋪路的大地工程,經世濟民的數據分析,很難單獨完成,必須團隊運作。
在科學的發展史上、醫病護生的過程中,每一位專業人員都像一隻小螞蟻,協力合作,才能累積一次又一次的發現,達成一站又一站的哩程碑,向前推進。
須彌山是佛經中的傳說,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以前,就已在印度流傳,印度學生們都知道須彌山的故事。
如同希臘神話中由四季女神看守雲門入口的奧林帕斯山,是諸神的住所;須彌山的山腰住了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四天王監察人間善惡,護持須彌。
在佛教的世界觀中,須彌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支柱,四面有日月星辰和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閻浮提)、北俱蘆洲和西牛賀洲,四洲都有人類居住。須彌山頂上有三十三層天空,天外有天,無邊無際。
許多佛教學者都認為須彌山是現今的喜馬拉雅山,而南瞻部洲則是印度、尼泊爾一帶。須彌山、奧林帕斯山是否真正存在,皆不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來得重要。須彌象徵人生的善惡業行,行走其間,即是行度眾利他的菩薩道,就好比廣大的慈濟志工,在全球各地濟貧扶困,共攀須彌。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每位慈濟大學的教授老師們,不僅將本份的教學研究做好,更要思考如何跨越界限,共同合作以發揮更大的專業力量培育學生、服務人群。研究、行醫、報導、救助、建造,都得放下比須彌山大的我執,只要大家行伍整齊,團結力量,一起向前,定能撼動須彌。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