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十地是菩薩道修行的十種境界,其中一地為「發光地」。
修行者修忍辱禪定,行慈悲喜捨,則內心清淨,能發光明,是很莊嚴的境界。
上人最近不斷呼籲全球慈濟人要發揮一己之力,滙聚愛心能量,幫助苦難的眾生,就像螢火蟲,每一隻都發出微光,百千萬雙螢火蟲就能成就大愛「發光地」。
螢火蟲發出螢光,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求偶,示警,但也有研究顯示,螢火蟲的光可以互相溝通,由少數螢火蟲通告其他的螢火蟲發出成群整遍的螢光。有些種類的螢火蟲可互相溝通,以同一頻率同步發光。
螢火蟲體內的發光細胞含有螢光素(luciferin),螢光素在螢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下,與氧氣作用產生激發狀態的氧化螢光素(oxyluciferin),當激發態的氧化螢光素回到基態時就會釋放出螢光。這個發光過程可以持續循環,所以螢火蟲在夜間可以不斷發光。
螢火蟲可發出紅、黃、綠不同波長的螢光,螢火蟲的螢光素可應用於疾病診斷,標誌癌變細胞內的特殊分子,做為疾病診斷之用。
螢火蟲如何控制螢光的「開」與「關」呢?確實的機制尚不清楚。一種理論認為是進入發光細胞的氧氣量可控制螢光的閃滅,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會促使螢火蟲內特殊的神經細胞產生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生成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可以調控細胞內的發光反應。
全世界有兩千多種螢火蟲,分布除了南極之外的各大洲,就像慈濟志工遍布全球五大洲。螢火蟲的發光的調控機制尚待研究,然而點亮全球慈濟志工發光反應的,應該就是一念「大愛慈悲心」。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螢科(2022020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0%A4%E7%A7%91
Recent achievements of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ased on firefly luciferin-luciferase system. Li S, Ruan Z, Zhang H, Xu H.
Eur J Med Chem., 2021 Feb 5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