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訪創校校長李明亮教授–2022年01月31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小年夜下午帶著禮物去向李明亮校長拜早年。李教授和我聊了很多,談他創立慈濟大學時的理想,上人的期待,談台灣的未來,談慈濟大學的永續發展,談COVID,談人、事、建築、與學生,談著談著談了三個多小時。

接著李教授拿來這本書,簽上名,送給慈濟大學圖書館。

「李明亮的人生已經走到這裡,我想把我的經驗都告訴未來的醫生們。」他說。

「記得李校長多年前曾回答我您對生死的看法,您從熱力學的角度思考,認為死亡是火商(entropy)值達到最高,作功能力降至最低,身體分子瓦解,亂度加大的現象,為不可逆反應。」
「然而,佛教視生死為大自然的法則,生命是循環而非線性的觀念。好比花落了會再開,葉枯了會再長出新芽,生生不息,有去有來,很美麗的。」

李教授似乎心有所感,接著問候 上人,以及慈濟幾位前輩。我也轉達了上人的關心及同事們的問候。

李教授說他天天讀我的臉書,問我什麼時候開始研讀佛學?我說,倒還不算深入,但身為慈濟大學的校長,有責任弘揚上人的法,拉近精舍與大學教授、學生之間的距離,佛學與教育及生活之間的連結,是我能做到的轉譯。

他說:「這樣很好,我以前沒想到這一點,每一任校長都有不同的使命,好好加油。」

小年夜氣溫陡降,談著談著,越來越冷。

李教授找門房幫忙照相,他介紹我是慈濟大學的校長,接著告訴門房,他自己是第一任的校長,今天有兩位校長在這裡,
「請幫我們留下一些紀念。」

照相時,他要我把拐杖放到一邊,別入鏡。

「李教授,過年期間注意保暖,年後,再來找您和師母一起吃飯。」

「我現在吃的很少,半碗飯都吃不完,但是甜點倒是可以吃,你來找我,我們喝咖啡,吃甜點,多聊聊。我有一個新的理論,就是因為血糖高,進不到細胞裡,所以要再多一點甜點,才能把一些糖逼進細胞裡,哈哈哈。」

李教授仍然思緒清晰,幽默風趣,心如明鏡,可親可敬。

我起身道別,陪李教授走進電梯。

「現在走路要非常小心,路上的凹凸也看不到,已經摔了幾次跤,臂膀都瘀青了。」

聽著很心疼,應該多多來探望。希望我帶來的微熱山丘鳳梨酥與台灣茶能讓李教授的年過得快樂一點。

與君一席話,我的心也微熱了起來。

-校長 劉怡均(明泓)感恩合十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