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有利鈍 悟有前後–2022年01月24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大學學測剛結束,不論家裡的孩子自覺考得如何,都請家長們切勿將自己過高或不切實際的期待加諸孩子身上,先肯定孩子過去三年的努力,靜待學測成績,再協助他們探索大學,找到最適合自己性向的科系。

在大學裡看到許多學生,勉強揹負著父母的未竟之志,被要求以分數為先,埋没了其他面向的天份,以致悶悶不樂,失去前進的動機,甚為可惜。

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是位於義大利、創校934年的波隆那大學。在此之前,並沒有正式的大學學制。是故佛陀菩提樹下說法,孔子周遊列國傳道授業解惑,蘇格拉底街頭與人辯證哲理,耶穌基督以身示教,感化子民追求愛與和平,這都是最早的高等教育,追求人生真義的生命教育。

近代的大學,為了推動社會文明進展,已漸漸著重專業教育,忽視生命教育的可貴。專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不可或忘大學的本質在於教導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以及教導與社會眾生、自然環境、宇宙萬物和諧相處之道。

慈大去年底剛接受系所評鑑,校友們接受訪談時,多半表示,對於慈大最懷念的就是關懷學生、以生命陪伴生命的老師們。我在慈大服務28年,見證許多同事們透過教學與輔導,激發學生天賦潛能,更有許多感動人心,接住墜落生命的故事。

學生根機不同,有利有鈍,但只要用心教導培育,都可領悟生命意義,只是有先有後,最重要的是在大學裡能讓學生立定為群服務的目標,不空過一生。

就如同今天上人在晨語中的開示,佛陀對應上、中、下根機的眾生,三周說法:先以「方便品」對上根機者開宗明義進行「法說」,接著以「譬喻品」及「藥草喻品」對中根聲聞者進行「譬喻說」,再以「宿世因緣說」令下根者得悟。一味之水,五百弟子,隨份受潤,皆得授記。

慈濟大學的教育也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教導學生,先後得悟,不僅專業精進,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能謙和認真,個個進入社會後,都能成為引路發光、入眾成群的螢火蟲。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