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 成就菩薩– 2022年01月21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授記品》

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容易了解,然而,必須在人事中才能磨鍊出智慧,正是「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在大學裡從事行政工作,是「漸修事理」的過程。

行政經驗必須累積,大學裡的教師們都學有專精,但在管理的技巧及領導的智慧上得靠「漸修」,包括我自己在內都還在漸修的過程。

大學裡的主管多以其教學或研究表現,以及學術資歷任命,故系統性的管理學、心理學以及財務概念,是必須的精進課程。身為主管,如何與同事,上級主管及同級主管溝通協調,預算編列,計畫撰寫,議事規則,公文書寫,公開發言,法規遵循等,都是在人事磨鍊及時間淬煉中養成的必備能力。是故一級主管,最好能從二級主管開始培養,有了基層的經驗,才能理解第一線同仁的辛苦及横向協調的重要性。分層負責當然很重要,但是擔任一級主管時間久了,往往容易對細節失去了解,而行政效能的提升常在細節矯正中為之。所以上人一直提醒我們,團隊如粽串,以利他大愛的法脈串起,每一位主管都要能向上向下溝通,理解各層級的工作,志業才能和合互協。

慈大創校之時教師人數很少,幾乎每位老師都必須擔任行政職。有一天,創校校長李明亮教授拿著「課務組組長」的聘書到我的辦公室,笑著告訴我,這張聘書好好留著,以後可以向孫子孫女說:「阿嬤是慈濟大學第一任的課務組組長。」

根本沒有機會婉拒,就在一切都不清楚的狀況下接任了課務工作。

民國八十三年,網路尚不發達,公文皆為紙本,email 也還不普及,一切做為在今天看起來都像上古時代。

我和唯一的組員,就將所有系的課程寫在紙上,發揮GRE考試邏輯的訓練,將課程排出。幸好創校之初只有三系一所,不是太複雜。

公文書寫就是個考驗,那時剛從美國回來,思考常以英文為之,書寫也是中英夾雜。沒人教過我公文怎麼寫,常常會在會辦意見上簽註: “ok“, “Great!”, 或者“request for approval”代替 “敬表同意”, “呈請核示”。

一天, 當時的教務長黃萬出教授應該是忍而無忍了,把我找了去,講了一個鐘頭,教我如何撰寫公文,並送了我一本”公文寫作大全”,讓我回去好好唸。

那本書可能沒有唸完,但累積了經驗之後,也就了解,在公文上簽之前,可以先做溝通,了解各個單位對這件事的立場,說明清楚,得到共識之後,公文簽核就會順暢許多,這就是人事和合。公文上,各單位的意見也能留下紀錄,待日後追蹤,其實是不錯的方式。

年輕的同仁或初接行政工作的老師,對於公文上簽卻未獲得同意,通常很沮喪,或者第一時間氣呼呼地找人理論。其實慈大的制度很成熟了,未能獲得同意,是否理由表達得不充份?溝通未全面?或者於法規不合?此時,走進相關單位主管的辦公室,多討論溝通,問題或許就得到解決,也較能理解主管們必須顧全大局,必得做出對事不對人的合理決定。

常常會聽老師或同仁們說,誰「擋」了我的什麼事。其實只要有心,累積善緣,如法而行,在大學的制度裡,很難有什麼事會被擋住而不能做。如果真的被「擋」,就當成歷練的「逆增上緣」,只要有心,一定也有貴人相助,最終能達成目標。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