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授記品》
「悟達國師與人面瘡」的公案,提醒的是守戒、行善、慈悲、與因果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時時提高警覺,一切應對進退,言語行為,點滴成因; 也要了解,面對善惡,皆為果報,「安然不動,復須勘忍。」
西漢時,袁盎向漢景帝建議為平七國之亂,必須腰斬晁錯,以清君側。這袁盎即是悟達國師的前世,十世為僧,守戒甚嚴,但一時鬆懈,在唐僖宗御賜沈香座時,傲慢心生,不慎踼到座椅,左膝因而長出人面瘡,痛苦難忍。
幸而悟達國師年輕時曾於長安一所寺廟掛單,照顧過一位身體惡臭的印度僧人迦諾迦,迦諾迦病癒之後,向當時的知玄法師(悟達國師)表達感謝,說日後若有任何困難,可以上四川的九隴山,山上兩棵大松樹下找到他。在沒有GPS的年代,「九隴山山上兩棵大松樹下」這樣的描述,應該很難定位找尋吧。
悟達國師的人面瘡實在造成很大的痛苦,於是他上了九隴山,也真的找到了迦諾迦。迦諾迦僧者帶他到一處山泉水邊,告訴他以泉水將人面瘡沖洗後就可痊癒。
正要沖洗之時,人面瘡竟開口說話了,敍述了久遠以前被錯殺的緣由,好不容易等到知玄法師稍不謹慎,驕慢心起,踢到沈香座椅,故趁隙而入,生瘡於膝。
腰斬當然是極大的怨恨,過了幾世都想著復仇; 有時看似無所謂的小事,處理不善也會引起人心的不滿與委屈,不得不慎。袁盎斬晁錯,起因是先前晁錯認為袁盎收受吳王賄賂,也建議處死袁盎,兩人結下了不解之惡緣。是故與人互動,以誠以敬,就事論事,醫病、師生、同事、朋友之間保持健康安全的距離,甚為重要。
一時驕慢,踢了椅子,人面瘡就生成了,提醒我們戒慎虔誠,守戒慎獨。
人面瘡近似於「畸胎瘤(teratoma)」,是在胚胎發育的過程當中,有些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走錯了方向,分化成特定的組織或器官,像是肌肉、毛髮、骨骼,甚至眼睛、手腳等。
畸胎瘤的生成是先天的(congenital),不會因為踢到椅子而形成。有些畸胎瘤完整似另一個身體中的胎兒,但多長於生殖器官附近、尾骨、縱隔或腹膜之後,極少生在膝蓋,更無法開口說話。
人面瘡或許是先人對於畸胎瘤的觀察,加上寓意哲理所成的公案,發人深省。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