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世智明 二生死智明 三漏盡智明-2022年01月13日 靈山會上●品書法喜分享

過去,現在,未來。佛法的精髓貫穿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還有時間的跨度上,我們做的每件事不是只有過去生而已,他影響著還有未來的種種無量大法。到了今生,我們便要了解生死的源與果,從宿世智明來,那又要前往何方呢?佛在引領著我們。接著才會來到漏盡智明,未來我們要向哪裡呢?其實佛已經都和我們說了。掃除心中的煩惱,並把這一顆清淨的心時刻守護著,讓他不再被污染,這就是佛所訴說的境界。

-醫學系 吳同學 恭敬筆記

佛陀與弟子與鳥的故事

故事中連鳥兒都知道要愛惜自己身上最珍貴的東西,也就是自己的羽毛,那更何況是人呢?如果我們連自己最重要的清、最重要的本性都不願意去守護他們,這樣我們不是比那些動物還要不如嗎?「出於泥而不染」在佛陀的引導下,我們將自己的心放輕,把肩上的重擔一一卸下,不要只拘泥於外在的紛擾,而是要從自己的內心去探尋,如此才能在混濁的世間中保有自己的小片清心,感受佛陀的慈悲與大愛。

-醫學系 侯同學 恭敬筆記

一性圓明 本具自然 淨潔無染 精純光亮

這邊上人又再次提醒我們的本性是非常純潔無瑕的,往往是後來的習性改變了它。而要怎麼保持這麼樣的淨潔本性呢?我覺得就是回歸初心。做每一件事時回歸初心,去想我們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有我們有繼續向這個目標前進嗎?這樣我們才不會被那些外在的表象所矇蔽,能做好事。對生命也是如此,回歸生命的本質,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忠於自己的本能,這樣才能像一開始的本性一樣自然光亮。

-醫學系 蔡同學 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