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煩惱都來自貪、瞋、癡,唯有聞法精進,才能由智斷執,自己最近也遇到類似的煩惱,自己即將畢業,面對未來職涯的不確定與過多的選擇而起煩惱心,所以在讀書會當中提出來與大家討論,也從中體會到何必要去攀緣?事情都有它的法則的存在,一切都有它的因緣,生住異滅的法則,只要相信一切都是好因緣,自然不起煩惱心。
我覺得我們讀書會很棒的地方是運用多元的方法來組織這個讀書會,除了經文的文字解釋,還會利用故事、歌曲等媒介將佛法更簡單的被了解,更透過生命經驗問題的討論將佛法更貼近生活當中,使得讀經是可以用來解決生命問題的錦囊妙計。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王柏仁同學分享

師公上人曾開示:「個性,就是真如本性外,多出來的習氣。」身而為人,往往都有自己的習氣,而這些習氣的產生,總會形成我們生活當中許多的煩惱無明。
透過讀書會,彼此分享生活當中都為了什麼而煩惱,在過程之中,相互討論、分析,換個角度看事情,從而反省自身是否有「個性」還深根內心,尚未去除,最後讓自己的生活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我總是會因為與他人想法有所不同,進而困住自己,無法善解彼此之間的差異,讓自己陷入煩惱之中,相信透過身邊的善知識,可以讓我更好看見自己的「漏洞」,進而調整自己的習氣。
-人文處 譚芷宜同仁分享

「有願就有力!」這句話平時很常聽到,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時,要相信自己會力量,但也不要忘記自己的那一念心。書中有一句話「省思啟動初心,立大心發宏願」,在發願之後,開始朝自己的願邁進,但在這條路上會碰到很多的挫折,所以要提醒自己時時反省,莫忘初心。
曾經我在 上人面前發願過「聞法精進不懈怠,恆持善念播善種」,從此之後在承擔社長時,我開始每週二都回精舍聽志工早會,當天氣冷很懶惰不想早起時,我就會想到當初發的願,然後努力讓自己起床。因為想信守承諾,完成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感恩因為有讀書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傳遞善的訊息、正向的能量。
-傳播系 蔣宜妏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