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文的内容我們總結了這一集的故事大綱由一位貧窮兒,看到富家人,自怨自嘆說我怎麼這麼窮?期待能像他一樣富有。但真正要比喻的是,出家人出家之後,自己還是很資淺,受人的供養,他就是希望能和「資深」、「有修行」的人來比。

第二段在莫三比克有一位瑪麗亞,是很有菩薩心的志工人員,想要幫助人,雖然沒錢,但用力量去租一塊地來種菜,能供應給很多人的熱食,去供應給他們吃得飽。 用這樣小教,讓你相信因緣果報,你願意聽法,法入心,願意大合起來去付出,就能相信:「確實,做就是歡喜,幫助人就是最快樂。」

聽經,受法,不只是這樣膚淺就過去了,我們必定要很深,很深入去瞭解。從這一集中,我們了解到富人和窮人的比喻,確實在告訴我們出家人出家之後,自己還是很資淺,受人的供養,他就是希望能和「資深」、「有修行」的人來比。你不知道別人修行已經很久了,法入心了,說法與很多大眾結緣,很多大眾都願意供養。他有德,他有智,而你有什麼?你應該要用心,好好學習,法入心,才有辦法用法來與人結好緣,自然就得到供養。

換到瑪麗亞愛心便當的比喻,她向一位地主說出了她的心願,地主願意將這片土地,較便宜租他們,二千元一年租金。開始開墾了,四十五天後,這一片土地有六七種菜,都能夠收成了。他們就開始分區供食,有孤兒、有孤老無依、有貧困的人,有新鮮的菜可吃,所以他們大家很高興。
這是我們現在的人,要在那裡自怨自艾,不如我們大家合起來,大家做得很高興,能夠供應給這麼多人的飲食,讓大家更歡喜。真的是人間菩薩接受到法,是身體力行,這很踏實。

所以,要如何教導人?就是,「急施大教說一乘法,根小難信」。根機很小,要相信人人能成佛,確實很難。不如就像這樣方便法,用這樣小教,讓你相信因緣果報,你願意聽法,法入心,是小小的動作,願意大家合起來去付出,就能相信:「確實,做就是歡喜,幫助人就是最快樂。」
-靜讀印記 何昆益主秘/呂佩珊老師 恭敬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