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在闡述佛的教義,而「僧」是傳法者,透過僧眾的傳法,才能將佛教發揚光大。
「修行如初,成佛有餘」,一開始 上人就提到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初進入慈濟的那一份初發心。
有人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我們要常常記起自己的那份初發心,才發「立大心、發宏願」,就像螢火蟲一樣,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
大學時代就有跟師姑師伯一起去訪視,到現在還是有持續訪視,剛開始的時候會很疑惑,為什麼我們訪視這麼久,案家的狀況都沒有改進,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問題,後來才慢慢了解,這些案家他們的苦,不是物質上的缺乏,而是心靈上的苦。這才了解「見苦知福」的意思,因為我們有機會聽聞佛法,透過佛法來反觀自照,改變自己的習性,我們更要珍惜現在這段難得的因緣。
「德行 」的重要,為什麼有時候人家不願意聽我們說話,就是我們自己德行不夠,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的鍛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的內涵更加充實,德行俱足,說話自然能入人心。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力量,大家應該有聽過「蝴蝶效應」,當我們看別人不順眼時,是自己修養不夠。當我們願意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時候,全世界就會跟著改變,雖然小小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時間會證明一切。
佛陀在覺悟後,第一句話就是「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說心、佛、眾生三無差異,我們常因許多的無明煩惱遮蔽住自己的內心,所以必須要學會降伏煩惱、捨離我慢。

比丘出家形同佛儀、此常隨眾常依佛住、令諸菩薩於聲聞眾,捨離我慢,這讓我想到,為什麼慈濟要穿制服,因為整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而且我們一定要在人群中修行,才能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 阿若憍陳如是佛陀的第一位弟子,也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講解苦集滅道時,第一位證悟的人。因為他的加入佛法僧三者俱足。
「法」是在闡述佛的教義,而「僧」是傳法者,透過僧眾的傳法,才能將佛教發揚光大。
-弟子人文處郭芝穎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