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真俗二諦: 上人提到我們既然要發心修行,心不論在什麼境界都要進出自如,就像手能拿乾淨的物品,也能拿汙穢的東西,即使手沾到髒汙,只要用清水洗一洗又恢復乾淨。
立志以定力圓滿學習,在任何境界中就能以慧力別善惡、斷煩惱,自然心得解脫、出入自在。 真諦是真理實義,也是聖著所見的實義,這是出世的精神;另外,我們也要學習世雄(佛)的毅力,走入人群,才能了解世間的人事物,這樣出世入世都可出入自在。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就是發大心。
明朝有一位金碧峰老和尚,入定功夫很深,一入定就一切皆空,因為修行修得好,皇帝送他一個紫金缽,本來對物質看很淡的他,突然覺得紫金缽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東西。當他陽壽已盡,閻王派小鬼去抓他,原本入定的他,因為貪婪紫金缽而出定,突然警覺自己的煩惱所在,立刻重重摔破紫金缽,又回到入定狀態。 心經裡面有提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如果心有罣礙業報就會現前,如何讓自己心沒有罣礙呢?就是要常常反省,做一個複盤。 父母養小孩,要給予支持,但不能過多干涉。「師父引入門,修行在個人」修德是利己,先利己才能利人;領眾之前,心要先收攝好,自己修德圓滿,得到大眾的肯定、尊敬,才能統領大眾,帶動人群一切無礙。
-弟子分遺系 游欣儀 恭敬筆記
回饋與分享
相信學生(孩子)會做得到,而且會做得很好,要隨時祝福他。
-弟子護理系歐陽安琪恭敬筆記
回饋與分享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要給予適時的協助,但父母的觀念很重要,正確的觀念才能引導孩子走向對的路。
-弟子秘書室李家萓 恭敬筆記
回饋與分享
人生就像考試一樣,如果這關沒有通過,同樣的考題還會不斷的出現,唯有通過考試,才能把自己的結解開。
-弟子人文處郭芝穎 恭敬筆記
回饋與分享
運動可以增加孩子體力、專注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團體運動,更增加孩子人際溝通能力,要鼓勵孩子去運動,並教導孩子運動前需要注意的事項。
-弟子學務處温蕙甄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