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漏已盡」,就是讚嘆這些阿羅漢,都已經去除煩惱。漏,就是代表佛法入心後,又讓它漏失掉,沒有任何誘引,而是自身的習氣還沒有去除。
學佛,是要學習如何 將心清淨下來。
平時有在聽,但到了要用時卻用不上,這叫做漏失。
煩惱即菩提讓我想到宋朝時的一首開悟詩:「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我們每個人都有光明的佛性,只是被塵勞、煩惱所遮蓋了,所以藉事練心,可以使我們長養智慧,降伏貪嗔痴三毒,除去無明煩惱的好機會,就像平時自己的情緒,會因為外在的事情起波瀾,但事情過後在回首來看以前的自己,為什麼會因為這種小事情而起煩惱心,甚至口出惡言傷害到別人,所以在發生事情的當下,更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清靜下來,才不會讓自己平時說聽聞的法,有所漏失。

在團體生活中如果遇到意見分歧時,若能「見合同解」來達成目標事情才會圓滿,因此透過充分討論形成的共識才能讓所有的人信服;「口和無諍」才能和睦相處。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王柏仁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