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教化眾生,有四無畏
一 、總持不忘,說法無畏。
所聽聞的法,具備的知識,要能恆持不忘,説法時才能有信心而不畏懼。
- 許多教授們雖然教了多年的書,但每次上課前仍然用心備課,講課時才能總持不忘。
二 、盡知法樂,知眾生根欲心性,説法無畏。
了解眾生的習性,如此説法時才能為眾生所接受。
- 大愛台的同仁們因應閲聽大眾收視習慣改變,近期構思製作精緻短片,以推素、宣導環保意識,是盡知法樂與眾生根欲心性。
三、善能問答,説法無畏。
學生就是要問難,必須詳加回答,為之解惑,才能促進學習動機。
- 現今大學裡,教授們可能更需要引導學生發問,促使其思考。
四 、能斷物疑,説法無畏。
學者進行研究時,對於困難的排除,結果的闡釋分析,必須條理分明,有所本後當下立斷。
- 醫者面對複雜的病況,也要能本著檢驗數據、病程發展,每一步都排除疑惑,做出最適切的診斷。

住於禪定,得智慧力,講學、説法時才能四無所畏。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