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如能靜定,自然可將外界的人事物映照得很清楚。事理分明,一切就行得通了。所以「神通」並非怪力亂神,只要能·「靜心照物」,心·「神」安定,人事、道理即「通」。
前兩日隨師至台中,台中慈院在簡守信院長的帶領下,很有醫學人文及藝術的風格,跨科的整合也很落實,令人讚嘆。

余政展主任對弱勢病患特別細心照顧,他的堅持,使許多胃癌病患接受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大大提升。
大腸直腸外科邱建銘主任從不拒絕任何病患,被他其他醫院婉拒的病患感恩邱主任「不離不棄」地陪伴和照顧,令人動容。
口腔顎面外科陳萬宜醫師,細心觀察病患的顎面,巧手整型,為病患拾回信心; 微創中心柯志霖主任治好了一位長了罕見腫瘤的年輕病患,使得原來對人生無望的他重新振作,考取大學。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世榮醫師,每次術後都親筆繪出手術處理過程,創作多幅深具醫學與藝術價值的畫作,重點的註解,展現了人醫佛心。
簡院長對於女性科主任的栽培也很用心,修復病人聲帶的孫傳鴻主任和啟動跨科接力、搶救病患的重症醫學科倪永倫主任都是優秀的女醫師。人才培育線必須暢通,醫院高階主管的性平才指日可待。
台中慈院的眼科在蔡顯揚副院長的帶領下,聲譽卓著,許多病患遠道而來尋求醫治。慈大研發長黃舜平醫師也在台中慈院看診,所主持與中研院的研究計畫,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對視網膜病變的預防與治療能提供更多選擇。
這些大醫王們在診治病患,進行手術時,必得「心神」安定,才能·「通曉」病灶,克服一切,陪病人度過難關。大醫王們不是有何奇幻神通,皆因能靜心照物,聚集精神,而度無量眾生。
年輕醫師、科學家要以前輩為師,精進不歇,專注當下。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恆持刹那,住於神通。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