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精進定 是上藥草 – 2021年11月21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台中慈濟東大園區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修行的方法。個人理解:「度」有過「渡」之意,以這六種方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為,就可從無明煩惱的此岸,過渡到解脫憂愁、斷除我執、超越生死的彼岸。

只想著如何「自度」,受益者範圍很小;如果能透過「度他」,影響力擴大,自己也能受惠。這是佛法的智慧,故六度之中,「布施」為先。

布施」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時間,可以是知識,可以是關懷,可以是僧衣一角的一塊布。

常常我們到各會所去分享,師兄姐們都會說,感恩教授、醫師們「布施」時間和知識,都令我很感動,因為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習得的知識被珍惜了。

優良導師遴選時,一位老師分享: 某一天,她想起了一位學生,馬上送出一則關懷的簡訊,問學生:
「你在做什麼?」
學生之後回饋,收到老師簡訊的當下,正想著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老師即時的關懷,使他感動人世間仍有然在乎他,所以打消了離世的念頭,決定留在人間,繼續努力。

持戒」為修道之首,身行、口語、意念時時守持在規矩戒律中,心才能定,而後才能生智慧。人人若能「以戒為師」,持戒守法,則各專業領域及社會自然能祥和運作。

忍辱」也是很重要的修行,接任校長時, 上人就勉勵我要能「忍辱」。「忍辱」並非吞下不消化,而是避免正面衝突,另行開拓出康莊大道。

台灣由於在國際上的處境困難,許多台灣人或年輕一代在遇到一些挫折時,會學習媒體上的常用語,認為自己被「打壓」,久了在心理上就形成一種無可言喻,不太消化的集體抑鬱情結。慈濟在各國的救災援助,則以慈悲超越國界,上人堅持許多援助物資印上「Love from Taiwan」,以大愛鋪路,忍無須忍。

⊙六度中「精進」為最,《大論》云:施戒忍乃世間常法。欲修定慧,必須精進,今舉精進攝餘度。

「六度」需要布施、持戒、忍辱,但是精進才能堅持。精進才能堅持不斷布施,精進才能堅持持戒守法,精進才能堪忍人間一切。有精進之心,才能統攝「六度」。

共勉: 精進在行進之間,精進在念念之間,精進在毫秒之間,精進在呼吸之間。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