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佛就是要學習打開心門,並且讓心清淨,能使清明的本性現前。
這一年進行讀書會以來,慢慢理解「法華精髓無量義經」對於自己成為佛門弟子的重要意義,原來「人人的生活,都不離開自己心靈的世界(除了關注自我以外,應該要將胸懷擴大至「心包大虛(必須將心門打開),量周沙界(才能宏觀天下,對世界都了解)」,其實除了自己以外,應該要把這個心再擴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我要更了解:「成佛就是要學習打開心門,並且讓心清淨,能使清明的本性現前」。
「以虛空無量故,世界無量,眾生無量故,心欲亦無量」
幫助我了解,這無量的世界,無量的眾生,無量的心欲,有這麼多,我必定要學習打開心門,才能宏觀天下。面對每一屆的兒家系學生,來自不同家庭與不同教育背景,因為我發心立願,就是要秉持學佛的心胸,期待在每天與學生的互動中,努力成佛。面對各種學習特質的學生,要相信「人人都本具佛性」,所以我為什麼怕不能成佛呢? 只是我的心門關得太緊了,我只知道自己的自我世界,所以心地黑暗,透不出光明去照亮天下無量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無論動物、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而這些全包含在虛空中。
每一屆的學生也是這樣的,如何看見每一個學生的特質,就練習把筆拿起來,把我內心現在所想的,很誠意、老實,寫出我現在想什麼?現在的我正在發願,願也是希望,希望也就是欲,欲成佛、欲行菩薩道,也是一樣是欲。在菩薩道上與學生一起同行。同行的過程中,透過閱讀與書寫,學習看見眾生所造的業有善、惡、無記,都在習氣中。無量的世界,心欲、眾生各人都不同,善惡無記,但我要學習謹記雖然都說人人本具佛性,但是人人也本具惡性,若是薰習久一點,已經變成了習慣,我要對減少自己的惡性,所以對學生說好話,即便他聽不進去,不要氣餒。
因為我發心、我立願,「我已經立定了這個方向,一心一志,絕不變動」。
這段時間透過讀書會與師兄姊們,開始一起練習調伏自己與眾生的習氣與惡行惡令的可能性。未來如何做到「隨順眾生心欲」,應時、應地、應機施教。體會佛陀的慈悲,未來持續隨順眾生、運用智慧、悲智雙運,美智仍待努力。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胡美智老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