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行大志業,我們若有發這樣的心,立這樣的願,追求佛法,才不會偏差。
所以我們要: 有大根 具大智 信大法 解大理 修大行 立大因 成大果 故云 覺有情者
佛法其實是一層層推疊出的,不只信,還要理解,能夠學以致後,再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心念越發成熟。若我們沒有環環相扣的持續下一步,便可惜的只能領略其中的一二,而無法得知全部的深刻意涵,我想這個道理同時也能套用到人生,有的人已到深層,有的人卻只能領略表面,既然我們都知道這套法則,那麼便要努力的去做、去體會,有時知道歸知道,但真正實踐思想又是另一回事,沒有貫徹便無法了解佛法的奧妙。
-醫學系 侯同學分享

阿闍世王的故事體悟
看完阿闍世王的故事,我有許多感觸。提婆達多對於阿闍世王影響至深,兩人都是從小耳濡目染佛法之人,但為何會走向錯誤之路?
我想就如同現代環境般 ,我們不知道身處在旁的人是否心存雜念,是否在交流後使我們沾染習氣而渾然不知,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便不小心偏離了正道,但若我們心中有自己堅定的信仰,便不會輕易的因風吹草動而隨風擺動,我們可以更加堅定地分辨對與錯、好與善,便不會有此結果產生。
-醫學系 吳同學分享

佛說此經已 結跏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原來法華經的根本即是無量義經。佛在說完法華經之後坐在那邊,身體力行地去教導大眾,其實也引申著其實萬物皆有一個核心的根源,我們不能只是熟悉了表層的資訊之後就停止,而應該要去深入地了解到背後他的立論基礎其他真正的含義。要怎麼做呢?我想,佛展示的很清楚了,結跏趺坐、身心不動,靜下心來入到我們最深的地方,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
-醫學系 蔡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