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就有悟-2021年10月28日 靈山會上●品書法喜分享

這個月品書會進入序品二的第六章[彌勒啓疑問],經文中提到六瑞相,而後彌勒菩薩多次問到「以何因緣而有此瑞」? 彌勒菩薩當然知道佛陀現在要宣講大法,但是彌勒能夠體會佛意,知道眾生聽久了佛法會疲憊,難免有懈怠心,為了要提升法華會上人人認真精進的念,鼓勵人人啟動追求正法的心,所以「隱明示暗權不知」,表達自己也有疑問,所以找文殊師利菩薩請教。

彌勒菩薩如此用心體會佛陀的本懷,這個點是讓我非常感動的。記得不久前在品書會中,德勷師父說:「不聞、不知、不覺」,指出我們未曾聽聞佛法時,不知不覺地在六道輪迴中,無法解脫;在接受佛法聽聞佛法後,除了文字的理解,還要能夠覺悟而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然而,師父更進一步說:「不問、不信、不解」,提醒我們要升起疑問心,有疑才有悟,無疑就無悟,內心存疑會追問,才是真正想要了解佛法的人,真正了解後,才能深信悟入,智慧通達。所以說,追求的信念很重要,也有一句話說「大疑大悟」,這也讓我想到在對學生上課時,也常會藉著拋出問題,希望點醒學生重點在哪裡;遇到學生比較沒有反應時,會藉著問題想引起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專心聽接下來的內容;如果在拋出問題後,看到學生們眼睛打開了,或者好奇想聆聽的表情出現了,就會更有勁地把接下來的重點講解清楚。所以,法華會上彌勒菩薩與文殊菩薩如此智慧的對機問答,這種互動的默契,就是為了要大家重視如此殊勝的境界。

兩位菩薩這樣的用心,與佛的心意深深契合,再一次點醒我在聽聞佛法時,要回到虛空的初心,要興起熱切追求的期待,才能法入心、法入行。

所以說有疑就有悟,讓無疑的人起疑,讓無念之人起心念,讓隨緣或消極之人,轉變為積極想要追求佛法,喚起萬千會眾,也喚起你與我,一心觀佛,渴慕求法的心念,實在非常感恩。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 陳佩怡老師分享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