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文處郭芝穎同仁
這幾次的分享 上人都有提到”德”字,於是我對於德字非常的好奇,就去查了一下德字的意義,一般來說會解釋成優秀的品性或性格;甲骨文時,德字是ㄔ加直,意思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到了西周金文時,下面又加了一個心,變成”ㄔ惪”,意思是除了行正、看得直外,心也要正,可見人們對於德字的標準越來越高,看一個人除了看外表之外,還要深入他的內心;在佛教裡面,會用戒定慧來成就一個人的功德。
我們要修行呢!其實就是要修自己的內心,經文裡面有提到”一切唯心造”,這句話是出自華嚴經覺林菩薩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堂地獄在哪裡?都在我們的心裡,一念可以成佛,一念也可以造就六道輪迴的因。
這讓我想到西方有一個故事,有一位畫家,為了要畫耶穌的畫像,就重金懸賞,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非常莊嚴聖潔的人來做模特兒,果然有一位年輕人來應徵,其相貌之莊嚴可說是世間少見,畫家也順利完成他的畫作;幾年後,他又想到,希望有過魔鬼的畫向來跟耶穌對照,這樣更顯耶穌的神聖;就透過關係,在監獄裡面找到一位面目猙獰,相貌兇殘的暴徒,他看到暴徒時,一直覺得很面熟,卻不知那裡見過,當他在跟暴徒談話時,暴徒突然大哭,暴徒告訴畫家,先前那位耶穌模特兒就是他本人,因為得到那筆獎金後,習慣揮霍的生活,後來獎金沒了,就開始偷、盜、搶…導致現在的樣子。真的就應證了佛經裡面”一切唯心造”這句話。
修心呢就是要以”慈悲走入人群、以智慧入自心”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在收集清寒助學金的家訪資料,因為這些錢來自十方大德的捐款,我們希望每一分前都可以發揮最大用處,所以會拜託慈誠懿德協助家訪,有一位懿德媽媽跟我說”她希望能夠做每一位孩子的朋友,就是在他們心裡有苦時,懿德可以做他們最大的後盾,她所要給我的,不僅是文字上的家訪紀錄,更是心靈上的陪伴。

慈悲需要有智慧,如何開啟我們的智慧,斷見思二惑呢?見思二惑就是我們所謂的習氣,習氣既然可以養成,也可以去除,我們就是要不斷的養成自己好的習氣,去除不好的習氣;"守戒"是非常的重要的,戒的意思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守戒才能保護好我們的自心,明心之後才能定慧生。另外,走入人群就是希望我們能夠自我覺察、自我反省。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常常反觀自照,並且要將眼見、耳聞、身體所接觸、心所了解的佛法入於第八識內,才能達到內心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