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爾時,無數千萬億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佛教「六道眾生」中的「阿修羅道」享有天福,但缺少天德,所以又稱「非天」;男阿修羅相貌醜陋,故亦稱「非端正」,女阿修羅則貌美,但脾氣不佳。
我們聽了這樣的描述,是否深吸一口氣? 感覺似曾相似,對號入座。
問起印度學生,他們告訴我,在印度教中,也有阿修羅神,是家喻戶曉的大力之神,常常使用暴力,火氣很大。
我曾經阿修羅,或許仍然有時阿修羅; 我們都曾經阿修羅,電視打開,多少阿修羅?
阿修羅等雖然有福無德,幸好因有教化之可能,所以在六道之中歸入三善道,如果他們願意聞法修行,也能獲益。
「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爾時,無數千萬億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佛陀有教無類,是偉大的教育家,只要眾生願意受教,佛陀都慈悲等觀,一雨普潤。只要聞法精進,自然能修正心性脾氣。
享有天生之福,聰明,富貴,才智,相貌,都應該心生感恩,這使一切的努力容易得多。故多體會他人的困難與不及,耐心引領協助,共行善道。
最近,博士後研究員翻著白眼向我抱怨一位新進的學生操作實驗不穩定,實驗設計邏輯不佳等等。若是未聞法之前,我應該把學生找來訓一頓,再慢慢教他。這陣子精進聞法,較能體會佛陀教育家的精神。我告訴博後:
「我們在大學時代就上了許多實驗課,在實驗枱上操作自然熟練,況且你已經唸了五年半,博士畢業了,經過這麼幾年的訓練,自然思考較為縝密,能想出的實驗方法也較實際。」
「這位學生的國家科學教育資源沒有那麼豐富,過去實驗經驗較少,但他是聰明肯學的,我們一起慢慢帶著他思考,一步一步看他的實驗結果,陪他一起學習。」
於是每天與他們討論,一點一滴地告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很慈祥地,雖然有時也深吸好幾口氣,但都能忍住不阿修羅,總算也看到這位學生一點一點地進步。
行政上的歷練也是如此,在當教資中心主任,教務長時,急著把事情做好,對同仁說話的口氣會很直接,許多與我共事過的同仁都知道,我會拿起他們交來的文件,皺起眉頭,說:
「這什麼鬼?」
我想,當下我看起來應該就很像鬼。
經過教務長,副校長的歷練,我深深明白,沒有同仁們的協助,是不可能成就的,也非常了解在一所大學,有各式各樣的同仁,各種類型的教授,同質性不可能太高,經驗不一,必需以僕人之姿,協助其成長。
成為校長之後,心裡時時提醒自己,看到每位教授和同仁們的長處及優點,適才適任,感恩努力。
曾經有學術界朋友問我,喜歡哪類型的教授/同仁? 不喜歡哪類型的教授/同仁?
我的回答:
「一位校長,要愛所有的師生同仁,包括住在學校的動物們。」
當然,以愛為管理,也要以戒為制度,大家一起努力。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