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就是教育的灌溉。
去年的12月10日,臺灣女科技人學會前理事長,化學家吳嘉麗教授在慈濟醫院教學部副主任謝明蓁醫師陪同下來到校長室會談,我們談女性科學家的培育及大學教育。雖然時間不長,但牽成了2021年3月女科技人春季研習營在慈大舉行。

吳教授送了我她的著作-「化學、醫藥與社會」,以及女科技人學會的影音出版品。吳教授是研究苔蘚化學成份的專家,我讀了她的書後與她聯絡時寫道,苔蘚於植物生態圈中的特性,果然如「藥草喻品」裡所描述,
「密雲彌佈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枝小葉,中根中枝中葉,大根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

叢林之中,細小苔蘚猶能借大中草木,茂密遍生,又含各種可入藥之化學成份。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她回答:「好美的文字,的確就像這樣的描述。學生也是,我們一樣地教,學生的吸收領會各有不同,發展也不一樣。」
「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就是教育的灌溉。」
吳教授談話時總是認真精準,論及科普推動,女科技人培養,更是令人感受其關心及熱情。

前一陣子,得知吳教授罹病接受治療,寄上一則品書心得,淨斯營養品,以及王本榮執行長的新作「腸樂我淨」與她分享。吳教授很快傳訊回應,說體力已大有進步,待精神好點就拜讀王教授大作。
我請吳教授為女科技人們保重,以創辦女科技人學會,女書店及一路領著女科學家前行的意志力完成化療,我們等著為她慶祝健康恢復。
不料今日得知吳教授往生的消息,密雲彌佈,大雨遍覆中無限遺憾感傷。
研究無根但有小莖葉苔類植物的吳教授,之於學生及年輕女科技人的提攜一如其研究,不以苔小而輕之,總能發現每一位年輕科學人獨特的潛質,鼓勵其成長。
3月女科技人學會春季研習營結朿後,吳教授與林滿玉理事長一行人堅持步行至火車站,不需派車。我陪同走到大門口,一路上她仍精神抖擻,不斷地鼓勵我,期許我能與女科技人學會一同努力,影響並協助更多年輕女性投入科技研究的行列。
慈大門口一別,不能再見,但吳教授堅持不懈,關懷性平,深耕科學的精神將持續其影響力。
-校長 劉怡均(明泓)虔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