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藤挽豆-2021年9月 靈山會上●品書法喜分享

「心之本源 湛若虛空 寂然安不動 其心常澹泊 適意心柔軟 合掌恭敬禮」

圖片來源自網路

一切在心念,人的心其實是很清淨的,湛若虛空。佛陀的教育是要讓我們知道,心無一物,境界浩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但是眾生每天煩惱很多,有各種各自湧進來找我們的煩惱。
而 上人告訴我們,菩薩心地是可以這樣的清淨,無染的,如何回歸清淨心地呢?答案就是「要用法」

佛陀一心希望弟子在此難得因緣上要受法聽法,能夠知道自己有寶貴清淨的心,回歸到湛若虛空美好的境界,但是眾生沒有辦法理解,因此佛陀「牽藤挽豆」應機說法。我想到自己在教學,在其中教技術層面的部分,教導學生辨認染色體,人類的染色體是非常多的,這不容易也很複雜,要教學生學習如何可以一眼看出。

不管資質好或是弱,二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天分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一下就知道了,有的人要重複的試誤。對於小根機的學生,我也慢慢開始學習用比喻的方式來教學,譬如有的染色體就像是臉白白的頭上戴著帽子,或是像斑馬還是人的形狀等等不同色帶型,就是想要讓學生記起來,學習用方便法讓學生理解得豆。

佛陀希望我們得到真實法,用種種方式譬喻讓我們識法,讓我們親近,也讓我們不覺得困難達到,一直在鼓勵著眾生的我們,回歸本性,安忍不動。受法,自然就會無欲無煩惱。佛陀的本懷,明心見性。佛心如師心,感恩能夠將教學的心路歷程在佛經中找到應證。

–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 陳佩怡老師

師資培育中心葉仙子同仁回饋:「想到當老師都很不簡單,因為學生有的是視覺型的,有的是聽覺型、操作型的。學生的學習類型很多,學生若是不知道方法,就會很難達到學習效果,老師就要努力觀察,然後用適合的方式教學。在師培中心讓我覺得老師是很神聖的志業,要去適應很多學生的狀況,幫助學生順利學習。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