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man_embryonic_development
《十二因緣之二》
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則是發育生物學,人類發展學,心理學,神經科學都已證實。
人類受精卵形成後,開始進行細胞分裂,在受精後3-4天分化為10-32個細胞,看起來像桑椹的桑椹體(morula)。
細胞繼續分裂到128個細胞時,中間形成空腔,稱為囊胚(blastula)。
受精後約一週著床(implantation),進入原腸胚時期(gastrula stage),第四週進入神經胚時期(neurula stage)。佛經描述受胎後第五個七日,約莫就是這時期,這時有無形的名(心),及有形的體(色)了。
第四週到第八週,心、肺、血液、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器官組織開始形成,第九週後到出生為止是胎兒時期(fetal period),身體各個結構快速發展,眼、耳、鼻、嘴(舌)、四肢(身),外形更具體,意識也有了。佛經上描述第七個七日(第七週)之後,六根形成,是謂六入,時間上也和發育生物學的發現近似。
十二因緣觀最早記載於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的僧人所譯之「阿含經」,現代發育生學約從十九世紀形成,經過許多生物學家的努力至1970年代確立,之後更融入分子生物學研究,對胚胎發育的機轉在不同的模式生物上有深入的了解。如果阿含經在公元之初就能對胚胎發育有這麼仔細的描述,想必當時的僧侶中亦有觀察深入的生物學者。
-校長 劉怡均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