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感覺到所謂的“法喜充滿”是在….

當我看到序品第一與第二集,
印象深刻 上人在法華經序品說的故事,
「一位女子要為生病的父親祈福,但是因為要照顧父親無法遠出到佛寺,師父和她說,只要妳一念虔誠,不論離的多遠,佛陀都會感受到。只要妳每天在家向著寺院那邊,就地禮拜虔誠禮佛就可以。因此,女子當下就在從寺院回到家裡的路上算腳步,算從家裡到寺院需要幾步路。後續她就每天早上在家裡的香案前,每一拜就當作走一步,想像著自己從家裡禮拜一路走到佛寺,甚至繞佛,為父親祈福。」
以前我看到這個故事我很驚訝,我那時候完全不懂這是什麼感覺什麼意義。
直到記得在六年前,我從印尼來到台灣當交換實習生,有一天我回到精舍當志工,到精舍的時候,看到很多師父很虔誠的一直禮佛,起身然後再彎身再拜佛下去,一直的重複動作,當下我覺得師父好辛苦喔! 但是那時我想到我的爺爺,我的爺爺是虔誠的佛教徒,而我是代表爺爺在精舍的。我就想說既然已經到了精舍,我就試著跟著師父很虔誠的禮佛,一直重複著重複著。而我也第一次感受到常常聽到的【法喜】這兩個字是什麼感覺,我記得我禮佛的時候沒有雜念,就是想著要展現我對佛陀的崇敬,試著非常虔誠的禮佛。禮佛完之後,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法喜充滿】,非常像 上人在法華經開示的這個故事。我曾經與媽媽想過,如果爺爺能長命百歲或者能提早認識慈濟,他肯定是一位 上人的好弟子。很遺憾的,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我希望多參加慈濟行善來回報爺爺的恩情
– 公共衛生研究所 張勇秉同學
林學仁顧問回饋:「能夠感覺勇秉到很純淨的發心,祝福這份的發心要能夠恆持,生生世世都要能夠發心,感受到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感受到每一份的貼心與愛,非常仔細的看到彼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