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戒定慧 得清淨法 -2021年9月9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信解品》

修戒定慧 得清淨法


聞法之後必定持戒,斷惡生善,心才能定靜,而後能生智慧。

斷了煩惱,去除無明後,多數人覺得這樣就足夠了,別人的事與我何干呢? 不必再多做什麼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就無法集合眾人之力使社會更殝祥和。

對於獨善其身、心生懈怠者,佛陀以「化城」鼓勵之。幻化之城使二乘學者先有了成就感,願意再往前行,是權宜方便法。

學術界也需設幾座化城,優良教學奬,傑出研究奬,年輕科學家奬—-得了奬,心中其實明白,前方路遙,仍需加快腳步。然而入化城之中,也有生已度想,生安隱想者,佛陀只好說:
「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真正了解學海無涯,智慧無盡之學者,一城再過一城,一山再攀一山,而且為的不是自己,是眾生。1911年居禮夫人在得到第二座諾貝爾奬後,拒絶了許多採訪,她說:
「說起科學,我們應著重於事件,而非人。」(In science, we must be interested in things, not in persons.)

居禮夫人也未申請「鐳」的專利, 並未因「鐳」的高價而獲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她四處奔走募款,購買當時價格極昂貴的x光機,送上前線為受槍傷的戰士們檢查子彈在體內的位置,使其得以醫治。她將生命奉獻給科學、學生、以及受苦的眾生,不曾停留一刻於化城之中。

五十五年來,上人亦未曾停留化城之中,先是慈善,然後醫療,接著教育,人文,一路直達,至今未歇。

無明至老死,四諦十二緣。生命苦短,穿越化城。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