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寶藏 說最上道 -2021年9月5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信解品》

佛法寶藏 說最上道

許多人認為學佛或者做學問貴在自修,不需與人互動,避免攀緣。即使向人傳法,也不願為人群服務,這是小乘學者。

有些教授,也認為自己顧好自己的實驗室,做好自己的研究,系上或學校的公共事務,「太複雜」或太花時間了,不太投入參與。

「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願,亦復如是。」

佛法智慧,若不能實踐力行,很難體會「四生慈父」的慈悲。緣起相依,人類生在地球上,自然與山河大地,動物植物,各國人種產生互相依存的關係。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誰可以自外於他國的天災人禍。新冠病毒讓我們知道,自己健康,本國平安,也無法不受他國疫情的影響。病毒蔓延不認國界,不分人畜,除了自我防護,唯有投入防疫,全球一心,才能清淨人間。

投入人群真的不容易,所以說是「難行道」。修行、做學問本來就困難,藉人事練心性,難行能行,才能精進。

慈濟大學天空學院剛開始發展MOOCs課程時,數位教學組邀請老師們開課,多半得到不好意思面對鏡頭,或者沒有時間錄製線上課程的回應。當時,少數幾位如林惠茹副教授,不自我設限,配合梳化,不但用心備課,更努力經營線上與學生的互動。如今,惠茹老師已成線上名師,她在慈濟大學一學期可能最多教200名學生,但線上的學生一學期有好幾千名,遍及國內外。惠茹老師系列的醫學檢驗課程,不但啟發了許多年輕學子對醫檢的興趣,也幫助了社會大眾更了解健康數據的判讀。惠茹老師認真做學問,又願意投入線上課程,向大眾分享,如今桃李滿天下,是利他也利己的最佳範例。線上課程的經營雖然不易,難行能行,惠茹老師的課程越來越精緻。

守志獨善,就不樂求大法,失去進步的機會; 所處的環境不能變得更好,個人能提升也有限。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