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華經 信解品》
法藥入心 滋養慧命
我們餓了,懂得進食;心靈空乏,卻不知滋養。
心的糧食,比食物更重要。差不多同一時代的佛陀、蘇格拉底及孔子三大聖哲都生活簡樸,灌注所有的精神與心力追求智慧。
佛陀將食物視為求法醫心之藥,稱為「藥食」。心若生病,也會影響身體,引發許多生理病症,飢餓羸瘦,體生瘡癬,只能以法藥醫之。
蘇格拉底則說,「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
孔子稱讚他最器重的學生顏回安貧樂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三位聖哲都認為進食是為了求知求仁求法,現代一般人可能都本末倒置了。
求法如將種子種於心田,若不悉心照顧,貧瘠的土地上苗而不秀,秀而不實。唯有力行實踐,朝朝顧惜,才能五穀豐收。
-校長 劉怡均(明泓)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