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自得 歡喜踊躍 -2021年8月3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信解品》

不求自得 歡喜踊躍

心中有法,如懷珍寶。師法自然,外境無處不是法寶。

科學研究亦是如此,許多的發現都是從大自然中得到的靈感。

生物學的基礎是演化。提出演化思想,論述物種起源的達爾文在愛丁堡大學修習醫學後,再到劍橋研讀神學,之後參與小獵犬號的航行,五年間旅行各地,觀察到地理不同,風土人情,物種各異,並以化石為證據,先發表了《小獵犬號之旅》,之後完成《物種起源》論述,奠定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

一者念本所從來。

德國的動物學家漢斯.斯佩曼(Hans Spemann)與學生海德.孟果(Hilde Mangold)觀察研究蠑螈的卵,而證明早期的某些胚胎細胞具有誘發組織形成的功能,漢斯因其發育生物學的研究榮獲1935年的諾貝生理醫學奬。

二者念定生何處。

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從一個位於麻塞諸塞州的鳥類保護區中觀察到殺蟲劑對環境及生物的危害,而以其優美的文筆寫成了「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呼籲環境保護的重要及急迫性。

三者念先做何業。

大境皆法寶,法寶藏本心。

五百白雁光是於僧佛邊聽法就能升天,是佛陀的慈悲;只要把握在世的每一分鐘,正知、正念、正行,養慧修德,自他具利,身後去處毋需憂慮。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