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華經信解品》
深體佛慈 轉小為大
「發心容易,恆心難」。聞法若不能恆持,或者樂著小法,不向大乘,有一點點進步就滿心歡喜,自以為足,是「小機似子」。
學術界耕耘,也須以小向大。攻得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學術界,莫以一兩篇論文的發表自滿,一兩次的得奬自喜,也勿執著於狹隘的研究。應帶領學生關心家國大事,問自己的專業是否能解決社會重大問題。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資源落差,傳染疫病,失智退化,罕見疾病,瀕危物種,歷史傳承等等,都須關心著力。自任以天下為重,是謂君子,也才不負社會大眾對「教授」的尊重。
帶領團隊開發出AZ疫苗的牛津大學教授莎拉.吉爾博特( Sarah Gilbert),從研究瘧疾開始,漸漸走向疫苗開發。她帶領團隊開發出可以抗各型流感的疫苗,2014年實行第一個伊波拉疫苗的臨床試驗,並曾飛到沙烏地阿拉伯研究MERS疫苗的開發。2020年中國科學家將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定出發表後的那個週末,吉爾博特的團隊就設計出AZ疫苗,並在八個月內完成臨床試驗,普遍施打。
吉爾博特對遏止新冠病毒的擴散功不可沒,背後是日以繼夜的努力。團隊研究員常常清晨四點進入實驗室,工作到半夜才回家。吉爾博特的團隊不以流感及伊波拉疫苗開發成功自滿,精益求精,為全人類的健康而努力。吉爾博特育有三胞胎,養育三胞胎長大的經驗,她做任何事都有著精準計畫。
「世尊知道我們自甘沈迷於小乘非究竟之法,因此以方便之力,隨順根機,為我們演說權宜之教,絲毫不保留。」須菩提等四尊者自此終於明白「我等昔來真是佛子」。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我們身在慈濟宗門,應自珍惜,努力精進。莫安於獨善其身,更須思考力行以專業拔除眾生之苦。
今世佛前,莫居外凡,深體佛慈,轉小向大。
-校長 劉怡均 (明泓)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