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信解品》
本覺之理 湛然常住
人人的本覺就是真如本性,若能恆持一念,在人群中付出,就是能覺。只要肯用功,我們也可成就佛心,『齊於諸佛』。
上人在今日晨語中,以南非潘明水師兄承擔執行長的過程為例,潘師兄願意為眾生付出,潘師兄的師姐也細心照顧著病中的婆婆,支持著潘師兄的志業。漸漸母親的病有了起色,慈濟在非洲也奠下基礎。投入志業,承擔責任要能把握因緣,下定決心,自然能有菩薩護持,大家共同成就。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四大志業的主管同仁,各司其職,都有遠由,有近由。這麼多醫院,這麼多大學,這麼多機構,我們為什麼在慈濟的四大志業呢?
各有因緣。傭作取價,是遠由,體信委知,是近由。四大志業是上人為我們創建的法華道場,我們只要在志業中努力,無所企求,寶藏自至。
南非近日政局不穩,社會動盪,暴民衝入商場、倉庫搶劫,南非許多志工損失慘重,甚至收拾細軟,準備出走。
一位志工的孩子只收拾了樂器和畫筆,他說,他只會演奏和畫畫,逃難的路上,或可以此技能換些旅費。這孩子單純的打算,就是真如。志工們訴說著暴動現場的慘況時,沒有抱怨憤恨,感恩著家人朋友平安,自家的損失雖不小,但別人的損失更大,心疼暴民的無明,祈願一切盡速平息。志工們在南非除了經營家業,也無求從事慈善工作,面對無常動亂,如如不動,心與佛同。
「而今忽聞授記作佛,不求自得,故曰自然而至」。平日在人群中付出無求,此時慌亂中仍能保持一念寛心,身外之物雖然損失,永恆的寶藏自然進駐。
祈願天下無災,人皆平安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