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地中 以法為身-2021年7月17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信解品》法身地中 以法為身始

發心如播種,發大心,堅定信念,恆持耕耘,就能長成大樹。

學佛做學問若能發菩薩心,修行大因,就如播大樹之種,能成菩提樹。發起大心,自然能體會各種細微的道理,心力廣大,能包太虛,量周沙界。

長者找到窮子,向他的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宣告:
「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眾生皆為佛子,名字無量,早早走失了,離佛門很遠,佛父運用了多種法門,才尋回自己的孩子。

我們的心也如自己的孩子,如果不細心照顧,也容易走失,或者蒙塵。一旦失心,要花好大的力氣尋回; 一旦蒙塵,要費力清理。故一心如鏡,時時觀照,勿失勿忘。

⊙常以二智,二智者:一、實智,達菩提實理之智也。二、權智,亦名方便智,通佛菩薩權方便之智。

菩提覺悟之智是為真實智。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一切種智,此為實智。我們理解道理之後,要自覺覺他,以方便法度化眾生,是為權智。所以「常覓可化之機」,因為有這二智,有實智,有權智,應機施教,說大說小,種種誘導。

大學教授,除了深入專業學門,也負有社會責任。我們在講堂中教導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流行病學—–世紀災疫大流行,我們可否對憂心的長者,一知半解的社會大眾,無辜的學童說清何謂核糖核酸?何謂病毒? 何謂突變? 何謂疫苗? 於是慈大的公關組和媒體製作中心自去年災疫初始,即推出一系列「新型冠狀病毒每日問」,短短兩分鐘的影片,請教授們為大眾解說艱深的醫學知識,獲得很廣大的迴響。

深入淺出,精簡扼要,並不容易。教授們必先細心寫稿,再行剪枝修葉,轉化名詞,善用譬喻,才能傳達正確科普知識。

一位教授與我分享,錄製了「新型冠狀病毒每日問」後,仍會收到許多觀眾提問。以為自己說清楚,卻仍有疑惑,社會教育實在不容易,也才明白 上人為何日日說法,細細講理,古今譬喻,教化眾生。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