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2021年7月16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藥草喻品》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東晉譯經高僧鳩摩羅什翻譯法華經,四字一句獨特的譯經體,如詩歌般流暢,在藥草喻品中四字句更顯整齊。

藥草喻為法華七喻中第三喻,此喻說明如來以一真實法普潤一切眾生,眾生隨其根性所受不同,各得大小道果。

利根大器者,法不遺漏,豐富入心,融會貫通,體解大道。

小根器者,聞相同法,自我設限,獨善其身,去除煩惱,自修自得。

佛陀說法如一雲遍覆,一雨普潤,及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此有教無類,然花草樹木仍依其種性各自生長。

偈曰:
「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
日光掩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

佛陀說法,如何遍覆一切呢? 需有「四無礙辯」之實力。

一. 法無礙智,諸法名字,分別無滯。法為無體,亦為無形,需善為詮釋,分析各種名相內涵,為法無礙智。好比醫學教科書裡有許多專有名詞,各代表什麼生理病理現象,老師要能解說清楚,為法無礙智。

二. 義無礙智,於諸法義,了了通達。身為教授,對於各種生物醫學現象之間的困果關係,藥草成份、藥理、及藥效,需透徹了解,才能教導學生明白。

三. 詞無礙滯,解說無礙,令各得解。印度方言眾多,佛陀通曉多種語言,可廣為眾生說法,是詞無礙。今為教授,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中文為本,英文為世界共通語言,中英文詞無礙,才能與各國學者交流,為來自全球各國的學生講課,帶領學術研究。

四. 樂說無礙,十二部經,依根性說。滿腹經綸,更要樂於講說,是教學熱情的展現。

若能徹底實踐四無礙智,獲得「傑出教師奬」應不成問題。以四無礙智弘法入心,使人人歡喜受教,是佛陀教育的目標。

佛說正法,外道不入,如「日光揜蔽,地上清涼」。佛法尚未傳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宗教,修火,修水,以偏激之法磨難人身,企求解脫。直到佛陀施教,諸法皆空,因佛以合理之法教化眾生,解除人們好比三伏天所生之諸多熱惱,如「日光揜蔽,地上清涼」。

身為師者,應重威儀,「靉靆垂布,如可承攬」。形象能得學生尊敬,慈悲易近,自然願意受教,我們也才有機會傳授知識。

法華經中以自然天象做各種譬喻,古時高僧群集譯經,將一切道理以雲雨風霜,日月星辰譬喻之,真空義理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

佛陀教育,亦「持實教作」。
一是「化教通內外眾」,俗家弟子,僧團內眾,皆令依教修行。
二是「制教唯內眾」,禁制內眾受道弟子,令其修行律儀,如法受持。

靜思僧團的戒律規矩是很嚴格的,師父們各掌執事,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依從制教。

我們身為教授,如能修身養德,加上「四無礙辯」之學術能力,學生才會自律受教,如此教學相長,慧命共增。

-校長 劉怡均 (明泓) 恭敬筆記

#地鳴連連,大地震動; 身心依止,如如不動。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