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勤精進勿令漏失-2021年7月13日 靈山會上●品書筆記分享

《法華經 信解品》當勤精進 勿令漏失

修行須殷勤精進,與人互動,自利而後利他,不可遺忘漏失。

曾經向上人請領一本無量義經,上人看著我,說:「我這一世人,就是這一本經,妳要好好用心體會,『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也曾聽聞上人說,問心無愧,自立願修行以來,每日的作息皆固定,清晨三點半即起,講經、主持志工早會、與訪客會談,正午敲板聲響起時,準時結束談話,走向齋堂,與眾人一起用膳。下午仍然與四大志業開會,關心全球慈濟脈動,六點準時結束會議。夜晚,上人依舊在書房批示桌面高疊的公文,有時書寫隔日對眾開示的筆記,直到晚間安板才就寢。上人如此嚴謹規侓地修行生活,已逾半世紀。

每回研究生向我請假,遇到瓶項想休息幾日云云,我都會把上人五十年如一日的修持說一遍,那是滴水穿石,恆持的大願力。

有時看到學生眼裡的一點問號,我會向他們坦白,自己也做不到如上人如此地規律,但常常自我提醒,努力精進,現在將上人的典範告訴你們,師生一起成長。

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慈濟就是滙聚每一位志工的付出和努力,才能在全球幫助這麼多苦難的人。過去出國招生時,見證每一個國家的慈濟人都隨著上人的作息生活著,黎明即起,聽聞晨語後開始一天忙碌的行程。

馬來西亞土地遼濶,從一個城市移動到另一個城市都是志工們陪伴著慈濟大學的團隊。清晨出發,一整天下來,移動五六百公里,拜訪三四所相隔遙遠的獨中,晚上還在會所開說明會,介紹慈大,只為了尋覓有心向學的學生。陪伴的馬來西亞家人們從不喊累,總是一張柔和笑臉,因為有著上人忙碌卻仍優雅的身形典範。幾年下來,馬來西亞已成慈大外國學生人數最高的國家,好幾位優秀的同學,一直是慈大的榮耀。

出國招生的行程很幸福,但我更感恩馬來西亞慈濟家人們的共同成就,如果只靠慈濟大學自己的規劃,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一天一個城市可能就是極限。志工們因有深刻的諦理入心,才能隨緣付出支持慈大團隊,以接力的方式帶著我們到各個城市與學子們會面,慈大外國學生成長的速度才能如此之快。

「修行當勤精進,體證一實諦理,隨順義諦意趣,應順眾生機緣,即可自利利他,不可遺漏忘失。」全球慈濟志工們聽聞佛法後,如果只是坐在家裡自修,四大志業推動不會如此快速。

有著信仰並力行利他的人生充實盈滿,佛法如金銀珍寶,可惜仍有人「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佛法如此難得,如金銀珍寶,有人不取,也有人「密得」,學佛之後,不加以宣說,就無法互相切磋,很難精進。

好比有些學者,自己關在研究室裡做研究,有了很好的成果,也不想參加學會分享,害怕別人會「偷」了我的想法。其實,真理越說越明,有了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公諸於世,得到同儕學者的正向檢視,可以精益求精,更上一層。即使研究概念被模仿,只要我們不斷進步,取巧者取得了一時,無法成氣候,要有信心,我們會有更多更好的構想,付諸實現。

學佛,做學問,除了獨自領略,更要宣說討論,共同付出。得奇珍之寶,隨即傳出分享,是謂「顯得」。

求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態度也是如此。「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我們共勉,一起多用心。

-校長 劉怡均(明泓) 恭敬筆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